多少时间产生热度?中国政治议题在海外社交媒体的扩散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燕东祺 张洪忠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新闻与写作》2025年第4期70-81,共12页News and Writi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增强中华文明海外网络传播力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23DA094)的研究成果。

摘  要:社交媒体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对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1099条与2024年中国两会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实时数据分析,比较该议题在五大主要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扩散模式。已有研究表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高热度内容通常在发布约1小时达到最大扩散效率,算法推荐内容在发布4小时内的扩散效率较其他内容更高。而本次针对我国两会议题的研究发现,议题内容在Twitter(t=1.35小时)、TikTok(t=2.60小时)和Facebook(t=3.35小时)上的热度增长窗口时间基本符合这一规律。相比之下,YouTube(t=11小时)和Instagram(t=40小时)的热度增长窗口时间则相对更长。中国两会议题内容在五大海外社交平台发布72小时后普遍进入“热度休眠期”。研究引入“扩散窗口期”和“速率极值”的量化分析,构建了基于时间敏感性的“社交媒体平台热度扩散模型”。不同海外平台的热度扩散模式呈现快速高峰值、慢速高峰值、慢速低峰值、快速低峰值四种类型。研究揭示了中国政治议题在五个主要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扩散模式特征,为国际传播效果衡量提供了时间维度的指标依据。

关 键 词:中国议题 社交媒体平台 时间因素 传播热度 信息扩散 

分 类 号:G21[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