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潇湘竹石图》中的物化美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慎文 

机构地区:[1]天津美术学院

出  处:《美术教育研究》2025年第7期16-19,共4页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潇湘竹石图》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创作的作品,苏轼借竹子和“屈原抱石”的典故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文人气节。在这幅画中,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和坚定的气节,而“屈原抱石”的典故表达了苏轼坚韧不屈的品格。这种以竹子为载体的审美表现方式,源自庄子物化生命哲学的思想。庄子提倡通过物化达到超脱自我、回归大道的心境。在苏轼的笔下,竹石成为寄托情感的载体,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山水、竹石这些意象的融合,苏轼得以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明洁、超然的志向。

关 键 词:苏东坡 潇湘竹石图 意象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