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河南省实验中学
出 处:《就业与保障》2025年第3期163-165,共3页Employment and Security
基 金:2022年度浙江省社科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一般课题“新业态劳动者社会保护理论创新研究”(23YJRC11ZD-1YB)。
摘 要: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异化理论,旨在揭示工业时代劳动者的劳动异化现象。随着新业态新经济的纵深发展,新业态劳动模式应运而生。表面上,新业态劳动者似乎拥有了对工作日程、上班时间及工作时长的自主决策权。然而,实际上,这些权利往往会受到平台资方多重因素的制约,形成一种“隐秘”的数字控制与劳动者“自诩”的工作自主性同时并存的状态。马克思所描述的劳动异化现象在新业态中依然存在,其实质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新业态时期的延展,甚至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新业态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因此,文章重新审视当前的新业态劳动,分析其异化表征,探寻缓解新业态劳动异化的可能路径,旨在促进新业态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 键 词: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 新业态劳动关系 权益保障机制
分 类 号:F014.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