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Samuel O.Sowemimo Coker 张海琴[1] 吕沁风[1]
机构地区:[1]浙江省血液中心
出 处:《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anatology)
摘 要:输注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发生溶血已有报道,这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游离血红蛋白将裂解成二聚体与结合珠蛋白结合,进而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一旦超出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将会发生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引起血浆颜色改变。红细胞异常溶血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在血液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保存条件不当、细菌性溶血、抗体激活补体的溶血、红细胞膜的缺陷及献血者异常等。溶血的程度常用红细胞比容校正后的整个血红蛋白中游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来表示。北美尚未建立可被接受的溶血范围,但是1%溶血标准目前用于评估血液贮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而欧洲委员会将标准定为0.8%。本文强调要对全血制备红细胞的全程进行充分的监控,从而减少溶血的发生。仔细评估血液制备过程将降低因溶血而废弃的红细胞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