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永斌
机构地区:[1]上海市奉贤区新寺医院
出 处:《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年第1期75-77,共3页
摘 要:PTFV1即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是指P波呈正负双向时,终末负性P波的振幅(mm)与时间(s)的乘积。由Morris于1964年首先提出,随后引起心电图及临床工作者极大关注,有关文献迭有报道。本文就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发生机制:早期的Morris认为系左心受累继发左房扩张所致。随着UCG等客观的检测仪器广泛使用以来,众多学者从AMI病例进行动态观察,PTFV1能在短期内迅速变化,原因主要是左房内压升高所致。从病理角度认为,左心房肥厚、扩张和纤维化都不能在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改变,只有左房内压才能产生如此迅速改变。另外,左右心室充盈压增高,能反映到左右心房,使房内压升高,心房壁和房间隔的紧张度增加,引起传导延长等。临床应用:早期Morris提出PTFV1≤-0.04mm.s为诊断左房负荷增加的标准。目前众多学者多认为PTFV1≤-0.03mm.s为参照标准。对于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各种病因引起心功能不全等,亦以PTFV1≤-0.03mm.s作为参考标准。对肺心病、右房肥大等常以PTFV1≤-0.02mm.s为异常标准。最近对急性心肌梗塞,二尖瓣成形术等常动态观察PTFV1,认为对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有帮助。就目前对PTFV1的认识水平,很难以某一数值作为异常标准,还需继续观察、研究、密切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分 类 号:R540.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