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祥鸿[1] 李芸芸[1] 赵豫琴[1] 刘朝晖[1] 袁涛[1] 李芳[1] 靳红[1] 

机构地区:[1]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17

出  处:《四川医学》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Sichua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 评价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在慢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对 5 5 8例慢性心衰患者、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30例 ,肺心病 87例 (代偿期 38例 ,失代偿期 49例 ) ,30例 2型糖尿病及 70例正常人作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Ⅰβ(IL Iβ)、白介素 6(IL -6)的测定。对肺冠心、冠心、高血压、肺心病严重心衰作了 1∶1∶1∶1的病例对照研究。对 49例肺冠心严重心衰作了氯沙坦与福辛利的干预治疗。结果 ①心衰患者TNFα、IL Iβ、IL -6高于正常人 ,有统计学意义。② 2型DM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都有炎性细胞因子增加。③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 ,严重心衰患者增加显著 ,心功Ⅰ级、Ⅱ级增加不明显。④炎性细胞因子 3分位数及以上病死率明显增加。死亡病例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⑤TNFα、IL Iβ、IL -6、EF、MYHAⅢ、Ⅳ是独立的预测存活率的危险因子 ,多变量分析示TNFα、NYHAⅢ、Ⅳ级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⑥冠心合并肺心病心衰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最高 ,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⑧氯沙坦及福辛普利干预治疗 1月 ,血炎性细胞因子均有下降 ,氯沙坦组更明显。血内皮素及NO/ET比值改善 ,福辛普利组 >氯沙坦组 ,生存质量改善?

关 键 词:慢性心衰 血炎性细胞因子 氯沙坦 福辛普利 

分 类 号:R541.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