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春田[1] 郭嗣平 陈智为[3] 张辑哲[3] 张平安 崔海燕[5] 许建华[6] 姚志成 姜之茂[8] 张历生 李松龄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 [3]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4]广东省档案局 [5]安徽省档案局 [6]南通市档案局 [7]宜昌市档案局 [8]北京市档案局
出 处:《北京档案》2003年第2期5-6,共2页Beijing Archives
摘 要:本刊上期发表了冯伯群《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以后》一文之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认为是近年来见诸档案报刊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好文章。作者以记者职业敏感性、学者文笔的严谨性详细披露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作者陆键东因利用档案引发这场官司的来龙去脉,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这起官司深刻的理性思索。同时,文章通过这场官司也提出诸多值得档案界同行深入探讨的话题:如何认识《档案法》中关于档案公布的所有权?如何界定档案开放利用与公布的关系?如何界定在利用档案中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等等。提出了一个既是档案立法部门不容忽视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在档案工作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前不久,本刊为此特邀在京法学界、档案界、新闻界的几位著名专家、资深记者一起座谈,同时也约请几位外省市的档案界同仁笔谈,共同就这一话题听听他们的真知灼见。正当本文发稿之际,我们与在广州市文化局工作的陆键东取得了联系。当得知我们在讨论这场官司带来的思考时,他十分感动。没想到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档案界、法学界、新闻界的朋友们仍然关注这起官司,并表示有机会他也想谈谈这场官司败诉后的思考,诉诉自己的“苦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