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正启[1]
机构地区:[1]中国工商银行法律事务部
出 处:《金融论坛》2003年第3期25-31,共7页Finance Forum
摘 要:本文首先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伪以及银行是否知情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 ,分析了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作者认为 :对于有借款人真实签名的“假按揭”借款合同而言 ,根据银行对“假按揭”情形是否明知 ,借款合同应分别属于有效合同和效力未定的合同。在法律责任方面 ,开发商和借款人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刑法》对贷款诈骗打击不力 ,只能在特定的情形之下才能追究开发商和借款人的刑事责任。最后 ,作者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以及《刑法》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