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溶血病的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华子瑜[1] 徐天鹤[1] 余加林[1] 漆正常[1] 李世红[1] 陈贻骥[1] 包蕾[1] 王家蓉[1] 沈和平[1] 

机构地区:[1]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科400014

出  处:《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3年第2期96-98,共3页World JOurnal of Medicine Today

摘  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Rh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Rh溶血病的认识,积极防治其严重并发症。方法 将我院1986/2002-05新生儿内科收治的31例Rh溶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换血与常规治疗组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Rh溶血病引起的黄疽多在生后48h以内(20.16h±21.60h,n=31)出现;Coombs''''试验阳性高(>80%),抗D型最常见(64.5%);可合并ABO溶血病、G-6PD缺陷症等其他溶血性疾病。患儿脑干诱发电位(BAEP)检查及头颅CT检查常有异常;未换血者核黄疽发生率29.4%(5/17),高于换血组的7.1%(1/14),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溶血病可引起新生儿早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故新生儿Rh溶血病应早期及时给予换血等积极治疗。BAEP及头颅CT检查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RH溶血病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分 类 号:R552[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