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元瀚[1]
机构地区:[1]四川财经学院
出 处:《农业经济》1983年第3期26-29,共4页
摘 要:一、“需求”——农业生产结构形成的首要因素一国或一地的农业生产结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有其历史渊源。由于“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①,因此,农业生产结构不管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是存在的。然而,“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也是社会内部的分工的物质前提”②,“人口数”作为农业生产结构的“物质前提”是因为农业生产结构实质上是社会内部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消费结构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反映,人口数量反映着社会“需求”的大小。所以,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与人口数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关 键 词:农业生产结构 内部分工 社会劳动 物质前提 人口数量 农业内部结构 农业生产专业化 播种面积 农业部门 比例分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