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平[1] 陈隆勋[1] 周秀骥[1] 巩远发[2] 韩余[1]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041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3年第6期557-562,共6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2000078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231011)联合资助
摘 要: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全球气候模式研究了末次盛冰期(LGM)和现代情景下的东亚季风和地面水分特征以及青藏高原冰川扩张。结果表明:在LGM时,我国北方和西太平洋地区冬季风显著加强,南方地区冬季风变化不大;而对LGM时期的夏季风,我国南方和南海地区显著减弱,北方变化不显著;LGM时期季风的这种变化,使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年降水量比现代显著减少,造成这些地区当时地面净失去更多水分,使当地变干燥,其中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西部地面变干燥最显著;而在LGM时期青藏高原中部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减少使地面变湿润,有利于当时这些地区的湖面上升;此外,LGM时期冬季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积雪明显比现代厚,通过分析模拟资料计算的冰川平衡线高度发现:尽管我们模拟出LGM时期较小的降温幅度,但是通过模式中大气物理过程青藏高原降水和气温之间保持平衡,LGM时期当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与现代相比降低了300~900m,即从现代的5400m以上降为4600~5200m,指示着LGM时期青藏高原冰川的大规模扩张。
关 键 词:末次盛冰期 东亚气候 数值模拟 东亚季风 青藏高原冰川 古气候 降温幅度
分 类 号:P53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