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遵义市土肥站,贵州遵义563000 [2]仁怀市土肥站,贵州仁怀564500
出 处:《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第b07期28-30,共3页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 要:通过设计种植小麦、绿肥、玉米、甘薯、秋高粱、马铃薯、荞麦、陆稻等不同作物间、套 7种种植模式 ,连续 3年在旱耕地黄壤上试验研究得出 :不同种植模式作物周年产量以模式 最高 ,为 1 1 67.0 kg/ 667m2 ,模式 最低 ,为 850 .5kg/ 667m2 。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的影响以模式 和模式 较优 ,其中处理 土壤有机质增加 0 .398% ,容重下降 0 .1 4 g/ cm3 ,孔隙度增大 5.3% ,酸碱度提高 0 .43;处理 土壤有机质增加 0 .397% ,容重下降 0 .1 2 g/ cm3 ,孔隙度增大 4.2 % ,酸碱度提高 0 .41。经济效益以模式 较好 ,其周年 667m2纯收入为1 1 1 7.2元 ,净投产比为 1∶ 1 .92元 ;模式 较差 ,其周年 667m2纯收入为 532 .2元 ,净投产比为 1∶ 1 .0 4元。综合分析得出 :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种植模式为模式 (绿肥、小麦、玉米、秋高粱、甘薯 )和模式 (绿肥、小麦、玉米、甘薯 )
关 键 词:旱耕地 间作 套种 种植模式 土壤肥力 作物周年产量
分 类 号:S158[农业科学—土壤学] S344[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