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第9期933-938,共6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72016);南京大学分析测试基金
摘 要:对两个三八面体比例不同的坡缕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3和5mol/LHCl溶液的浸蚀实验,浸蚀时间为0.25,0.5,1,1.5,2,3,4,5,6和7h。实验表明,三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的溶出明显分为3阶段,其3阶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Mg^(2+)含量高及Mg^(2+)和Si^(4+)离子的溶出行为的相互制约所致。即八面体离子的大量溶出促进了Si^(4+)离子的溶出、Si^(4+)离子溶出后以非晶态SiO_2胶粒的形式被吸附在坡缕石的表面,从而阻碍了反应的进行,随浸蚀时间的推移,或HCl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SiO_2胶粒絮凝沉淀,反应通道重新开放,反应得以继续进行,酸浸出液中Mg^(2+)/(Fe^(3+)+Al^(3+))比值最终达到一个定值,表明酸是渗透至结构的微空腔中和晶体进行反应的,二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溶出的阶段性不明显,文中对两者溶解行为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