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效果的衡量标准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安祥[1] 张绍祖[1] 吴忠义[1] 李慈厚[1] 陈友祥[1] 

机构地区:[1]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1989年第5期19-22,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  要:过去,对药剂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效果,是用减低病粒的百分率作为衡量标准,有的辅以增力口的粒重来强化防效。由于杂交制种稻存在不育系恢复力的强弱,父母本花期花时相遇的好差,母本花柱外露率的高低,以及花期使用调花激素等特殊问题,在花期用药防治粒黑粉病,对病粒、健粒、实粒、包颈粒所占的比例以及对千粒重增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仅用减少病粒的百分率来表示防治效果,实际上只重视了药剂防治的正效应,而忽视了药剂对结实、粒重、包颈粒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药剂防治的实际效益。

关 键 词:稻粒 黑粉病 杂交制种 药剂防治  

分 类 号:S435.111.4[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