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急性相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长宁[1] 陈昌辉[2] 李茂军[2] 邱练芬[1] 毛晓兰[3] 张玲英[1] 谭泰昌[1] 赖德明[1] 

机构地区:[1]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 [2]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成都610072 [3]成都市妇产科医院,成都6l00l5

出  处:《医学科技》2003年第2期1-4,共4页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急性相蛋白(AP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肺炎患儿血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和APP-C反应蛋白(CER)、α1-抗性糖蛋白(AAG)、铜蓝蛋白(CER)、触珠蛋白(HPT)、α1-抗胰蛋白酶(AAT)、α2-巨球蛋白(AMG)、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含量。以CRP≥20mg/L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界限值,结合其它临床资料,将肺炎患儿分为4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肺炎病因学检测:肺炎组111份血清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阳性40份(36.04%);对照组30份血清均阴性。病毒及支原体感染23例(20.7%),细菌感染45例(40.5%)。病毒及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毒染17例(15.3%),其它不明病原感染26例(23.4%)。APP含量检测:CER含量为病毒及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毒采组(混合感染组)>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对照组;PAB和TRF含量为病毒毒采组>对照组、细茵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和其它不明病原感染组(其它感染组),但后4组两两比较差异无境计学意义;AAG、HPT、AAT、AMG含量在肺炎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元境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包括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细茵感染、混合感染及其它感染。同时检测感染性肺炎患儿血APP中CRP、CER、PAB和TRF含量,有助于判断病因和指导治疗。

关 键 词:婴儿 新生 肺炎 致病原 急性相蛋白 

分 类 号:R722.135[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