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平先[1] 孙大勇[1] 郭盛[1] 

机构地区:[1]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深圳518116

出  处:《中国心血管杂志》2000年第4期228-23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摘  要: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称为血压变异性(BPV),BPV已被作为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通过计算监测期间整个测量时间范围内血压的标准差(SD)是一个能反映BPV的可靠指标.有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SD比正常人高,而且随着血压程度的不同和靶器官损害的加重,SD也逐步升高.本文对5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变异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对1998年5月~1999年12月的CHF病人5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12岁.原发疾病:冠心病4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18例,Ⅳ级7例.分组:心功能Ⅱ级26例为A组,心功能Ⅲ~Ⅳ级25例为B组.

关 键 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心功能 预后 

分 类 号:R541.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