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演化经济学假说并与杨小凯教授商榷  被引量:18

Three State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in the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 Economic Hypothesis in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a Discussion with Professor Yang Xiaoka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贾根良[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出  处:《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3-8,共6页Nankai Economic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资助项目(02BJL038)

摘  要:针对杨小凯教授《后发劣势》等文的主要论点,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与之相反的看法,提出了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不同境界的三个假说。第一,制度创新的反向工程。在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过程遵循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反的路径,休克疗法的宪政转轨可能对长期发展不利。第二,制度创新的后发优势。在某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在制度上具有“先行者劣势”,发展中国家具有选择性模仿甚至不模仿发达国家制度的后发优势,并反过来为追赶对象提供可供模仿和学习的新型制度组织。第三,制度创新的脉络主义。制度创新取决于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与结构性制约条件交互作用的特定情境与脉络,制度创新的第三种境界就是能否意会性的和有目的地利用这些特定的情境与脉络,创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关 键 词:后发工业化国家 制度创新 演化经济学假说 杨小凯 发展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反向工程 帕加诺 

分 类 号:F113[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