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储雪蕾[1] 张同钢[1] 张启锐[1] 冯连君[1] 张福松[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3年第10期951-959,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973008;401720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2-116)共同资助
摘 要: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长城系碳酸盐岩的δ^(13)C值基本为负值,蓟县系大体在(0±1)‰的范围内,进入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一般在(2±2)‰的正值.从串岭沟组到大红峪组(约1700~1600 Ma)碳酸盐岩的δ^(13)C值大约由-3‰变化到0‰,但大红峪组δ^(13)C值大幅度振荡.蓟县系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分别在杨庄组和雾迷山第三亚组之后.相当完整和连续的碳同位素记录反映了约 1700~800 Ma全球海水的δ^(13)C值长期变化趋势.发生在约1700~1600 Ma和<约 1300 Ma海水的δ^(13)C值升高及大幅度振荡可能是两次全球性构造事件的响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