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出 处:《解剖学杂志》1989年第1期76-7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摘 要:1863年Von Recklinghausen在光镜下发现,腹膜表面衬有单层边界清晰的间皮细胞,相邻细胞连接处有小孔。他首先命名这些小孔为腹膜孔,并认为腹膜孔是一种腹膜游离面上小的开口,与腹膜下淋巴管相连接。Recklinghausen提出的腹膜孔的概念,被当时一些研究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学者所接受。但仍有不少学者对腹膜孔提出异议,认为腹膜表面被一层紧密连接的细胞所衬里,是完全封闭的,腹膜孔乃是附着子细胞表面或细胞边缘的银盐和浆液的沉淀物所形成的假象。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利用电镜对腹膜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其观察结果也不一致。Fukata对大鼠腹膜超微结构的观察,提出间皮细胞以桥粒相互连接,但细胞间并无腹膜孔。从生理学的观点出发,Cotran认为跨间皮的转运,是以孔系统的被动扩散来解释。
分 类 号:R323.31[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