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栾早春[1]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出 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9年第3期4-5,共2页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摘 要:党的十三大的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认识生产力,必须剖析生产力结构。本文试就这一重大课题做一点探索。长期以来,关于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力都包括哪些要素的问题在学术界没有定论,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辞海》在生产力条目的解释中也反映出这种争论:“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的联系……生产力要素包括:(1)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一说不包括劳动对象)。”可见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很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笔者认为,认清生产力的基本属性是分析解剖生产力结构的关键。因此,首先必须探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生产力的本质属性主要有两点,一是它的社会性,二是它的时代性。
分 类 号:F014.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