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潇伊[1] 贾三庆[1]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友谊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北京100050

出  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摘  要:近几年来发现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对心肌梗死 (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反映了自主神经的功能。BRS测定方法很多 ,而Smyth等发明的新福林升压法是被临床广泛应用且证明安全有效的一种。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BRS是MI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良好危险分层指标。近期ATRA MI(automomictoneandreflexes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的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了这一点。MI后反射性迷走神经张力异常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危险性较高 ,识别这些人群对决定临床治疗有价值。而药物或其他方法对BRS的调节作用也许是减少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一种新方法。但其保护机制仍在研究中 ,这将可能产生治疗或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的新方法。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 研究进展 室性心律失常 心血管病学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