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海威[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艺术学系
出 处:《当代电影》2004年第2期34-37,共4页Contemporary Cinema
摘 要:说郑正秋是中国电影的最重要的奠基者,这认识大抵不会错。正是他的早期创作,确立了中国民族电影在电影市场上不可动摇的地位,树立了国人对于本土电影的信心。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国电影开始走上企业经营的道路。做什么样的产品?拍什么样的影片?一时成为当时影人思考的焦点。先驱者们以自己的思考和可能条件为市场提供了最早的8部长故事片,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做了尝试。虽各有成绩,但也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唯独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的《孤儿救祖记》,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功。研究一下《孤儿救祖记》的内涵是有意义的。它是娱乐的而又不仅是娱乐,它是教育的而又不仅是教育,它是审美的而又不仅是审美,它是营业的而又不仅是营业,它具有一种包容、兼顾、综合、均衡、全面、协调的素质……《孤儿救祖记》有一个好故事。用电影讲故事这一点,郑正秋相似于美国的格里菲斯。现在不少电影好像有意要把故事性弱化。其实所谓故事性最重要的也就是叙事的逻辑性,因果锁链的开合,不讲逻辑的电影很难让大多数观众看懂,当然也就少了票房。郑正秋的后期代表作《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在有声电影艺术创造上,《姊妹花》的成就不算突出。但在运用前人经验成就自己的作品这一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