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月莉[1] 刘正瑜[1] 黄一沁[1] 邹峻[1] 施小璐[1] 

机构地区:[1]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40

出  处:《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年第8期23-25,共3页

摘  要:目的 了解影响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96年到2001年因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236例(259例次)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疾病分成三组,A组:慢阻肺(COPD)组,140例(162例次),男130例(152例次),女10例。年龄65—92岁,平均79.6±8.6岁。死亡102例(57.6%)。B组:肺部感染组,74例,男70例,女4例。年龄65—96岁,平均77.5±8.6岁,死亡56例(31.6%)。C组:吸入性肺炎组,22例(23例次),男21例,女1例。年龄73—96岁,平均85.6±5.6岁。死亡19例(10.7%)。结果三组年龄比较,C组平均年龄最大,A组次之,B组最小,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三组平均机械通气天数分别为23.9±19.6d、48.2±22.8d和44.1±74.5d。所需机械通气天数以C组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和B组中,高龄(≥80岁)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龄老年(<80岁),分别为85.3%和87.2%(P<0.01,P<0.05)。C组死亡率却与高龄无关。各组均以机械通气时间≤10天的患者最多(P<0.05),其中以B组比例最高(60.8%),显著高于A组(43.2%)(P<0.05),与C组(47.8%)比较则无差异(P>0.05)。A组高龄(≥80岁)老年患者中,存活者机械通气平均天数均长于死亡者机械通气平均天数(P<0.05)。随着年龄增加,A组所需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延长,各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B组中不同年龄组中存活组和死亡组使用机械通气平均天数与A组改变类似(P<0.05)。而C组则无类似改变(P>0.05)。C组所需机械通气时间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与高龄有关。随着年龄增加,机械通气的时间显著延长。

关 键 词:老年 呼吸系统疾病 并发症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预后 肺部感染 

分 类 号:R56[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563.8[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