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龙的多层面解析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萧兵[1] 

机构地区:[1]淮阴师院

出  处:《民族艺术》2004年第2期59-63,共5页National Arts

摘  要: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当作“文本”进行多层面分析,从它的叙述层次逐步深入意义层次,再上升到象征层次,有必要的话,再广涉它的背景层次。红山文化的玉龙,按照《说文解字》,是一种“祷旱”用的巫术法具。多变化、多功能的龙,本来就能致雨;猪头的龙更有双重灵力。它曾被看作水和雨的灵物。熊头的龙,也能用来祈雨。作为水神的共工臣属不但曾化“勾龙”,也曾变作赤熊;鲧禹父子都曾化熊。唐代古籍曾说,雷雨之神能变为熊豕之形,它们常相混淆或互渗。而红山蜷体玉龙本质是一种轩辕、句龙、相柳那样的“环蛇”或“咬尾者”,体现着完满、无穷、再生乃至“永恒回归”的幻想与信念。

关 键 词:红山玉龙 巫术法具 艺术考古学 红山文化 功能 民俗资料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