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作品数:136931被引量:132774H指数:1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卫东陈瑞华樊崇义卞建林万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法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犯罪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实践争议、深层根源与应对之策
《河北法学》2025年第5期139-157,共19页李思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研究”(20ZDA032);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公民参与审查起诉制度研究”(18YJA820029)的阶段性成果。
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
关键词:轻罪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诉讼效力 
突破难点,守正创新:奋力推进《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
《南都学坛》2025年第2期59-65,共7页樊崇义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于2023年9月发布了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把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纳入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的修改草案,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这次修改的背景和要求与前三次修改有着重...
关键词:司法现代化 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现代化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司法改革 诉讼模式 联合国刑事司法最低限度标准 “宜粗不宜细” 精密立法和司法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问题
《南都学坛》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韩旭 孟思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职务犯罪治理的诉讼法制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2JJD820023)。
《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应注意与《监察法》《人民陪审员法》《法律援助法》《法官法》等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以解决刑事诉讼法的空白、遗漏和与相关法律的冲突问题,应通过“内外一体”“协调一致”和“拾遗补缺”的修法途径解决上述...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 第四次修改 衔接协调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形式的规范化
《南都学坛》2025年第2期77-83,共7页闫召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AFX009);2024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认罪认罚自愿性类型化及其程序保障”(项目编号:GJ2024D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限定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形式。但相关司法解释特别是检察机关的司法解释却明确要求对认罪认罚案件一般应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这导致实践中确定刑量刑建议的占比逐年提升,确定刑量刑建议占...
关键词:认罪认罚 量刑建议 确定刑 幅度刑 精准化 
类型化视角下股东出资义务的证明责任问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105-120,共16页周志东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民法评注编纂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ZD205)的阶段性成果。
股东出资义务纠纷类型多样,仅凭《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条并不能为当事人的举证和司法裁判提供明确的指引。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区分出资义务的不同类型,运用证明责任规范说进行证明责任分配。在自始未出资情形中,被告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系...
关键词:自始未出资 抽逃出资 虚假出资 证明责任 
海洋碳汇认购替代性修复的司法适用困境与规范路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86-91,共6页杨昊润 褚浩然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能动检察视野下企业合规制度建构研究”(22BFX065)。
海洋碳汇认购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性修复方式,是以司法赋能“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我国尚未出台统一层面的法律规定,海洋碳汇认购的司法适用存在一定困境,具体表现为:司法适用定位模糊、司法适用方式混乱、司法适用效果不明。...
关键词:海洋碳汇认购 替代性修复 修复性司法 司法困境 规范路径 
被遗忘权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审视与优化
《少年儿童研究》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邹考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24年度学术型研究生专项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24LAW010)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33300004)资助。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被遗忘权的提出旨在删除网络空间中对信息主体不利的信息,使公开归于隐私。被遗忘权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耦合,两者融合有利于增强制度效能、适应未成...
关键词:被遗忘权 犯罪记录封存 罪错未成年人 个人信息 
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实践、困境与完善
《少年儿童研究》2025年第2期46-53,109,共9页冯姣 黄以军 
对涉罪未成年人适用不起诉制度不仅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也是实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需要。对浙江省Y市近年来的未成年人不起诉案件进行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占比总体较高,罪名分布较为集中,检察人...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附条件不起诉 酌定不起诉 社会支持体系 
家庭状况影响涉罪未成年人处遇的法理检视及其运用路径
《少年儿童研究》2025年第2期71-80,共10页梅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有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YJC820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多国刑法中,家庭状况是法定量刑情节,而我国仅将其作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参考要素,致其在司法处遇中受重视不足。从应然角度看,家庭状况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影响重大,而人格形成责任是处遇重要依据,理应受到重视。建议在刑事实体法中...
关键词:家庭状况 量刑情节 司法处遇 专门教育 
论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完整陈述机制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94-104,124,共12页何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青年基金(22YJC820026);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23]23)。
当前司法实践中,当事人陈述的运用具有无意识、无区分及无序化特征,削弱了当事人陈述制度的应有功能。当事人完整陈述机制作为民事证据制度的衍生构建,旨在促进诉讼当事人开展基于法律秩序的实践性商谈,减少法官在事实认定过程中的认识...
关键词:当事人陈述 完整陈述机制 诉讼效益 构建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