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ZW12-002)

作品数:7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俐俐刘建华李元乔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理论研究》《南京社会科学》《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故事小说叙事伦理大视野俄国作家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独语式”爱情
《理论月刊》2018年第6期88-93,共6页刘建华 
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TJZW12-002)
张爱玲笔下的男女情爱可谓是形态多样,但纵观其作品中的许多爱情故事,却发现其中存在一种共同性倾向——男性失语,女性独语。本应琴瑟和鸣的男女情爱故事常常缺乏男性的呼应和共鸣,成为女性的喃喃自语的独角戏。与男性在爱情中小心翼翼...
关键词:张爱玲 爱情小说 男性失语 女性独语 
哀伤与绝望的浅吟低唱——张爱玲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47-153,共7页刘建华 
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ZW12-002)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这两个背景差异极大的作家,其作品却常常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妙处。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悲"与"哀";共同的虚无;还有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两性伦理的共同道德淡漠感。在大的共同点之下二者又有着具体表现上的差异。...
关键词:张爱玲 川端康成 比较研究 
围绕“伦理”的四个文学理论关键概念辨析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5期51-59,共9页李元乔 
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成果项目[TJZW12-002]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在文学理论领域,"伦理与文学"这一话题备受关注。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数个相关概念繁杂混淆的情况。在中外学者相关论文中,经常出现的概括伦理与文学相关理论的概念主要有四个:伦理转向、伦理批评、叙事伦...
关键词:伦理转向 伦理批评 叙事伦理 文学伦理学批评 
叙事伦理张力与审美感知及评价问题——作为方法的张爱玲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李元乔 
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TJZW12-002)
叙事伦理是由人类叙事本能产生的复杂而又无处不在的问题。叙事伦理既涉及到审美感受,又涉及到审美评价。由于其复杂且不纯粹的文本现象,以叙事伦理张力来比喻便于使审美感受具象化,同时为审美评价提供一个标准。张爱玲的小说复杂而又特...
关键词:叙事伦理 张爱玲 张力 审美感知 审美评价 
人类学大视野中的故事变异与永恒问题——基于张爱玲与俄国作家尼古拉·列斯科夫的比较被引量:8
《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165-174,共10页刘俐俐 
刘俐俐承担的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TJZW12-002)成果
论文由本雅明"讲故事的人"界定的悖论,对本雅明的"故事"概念过于狭窄产生了疑问。疑问来自作者既有的故事思考:故事始终与人类相伴随;故事是感性认识对象;故事可满足人类对意义的需求;故事具有适应人类需求、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籍...
关键词:人类学 故事 小说 列斯科夫 张爱玲 
张爱玲研究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其思考被引量:3
《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130-136,共7页刘俐俐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张爱玲研究的若干当代文学理论问题"(AS1204);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TJZW12-00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扫描了张爱玲研究的现状,概括总结出张爱玲研究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并予以综合性分析。籍此,提出张爱玲研究应与中国文学传统相联系的观念和开阔视野;针对独特性作家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等相应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艺术 文学终极关怀 中国文学传统 作家与作品 
说书体小说中“故事”的人文关怀与叙事策略——以冯梦龙的《滕大尹鬼断家私》为中心被引量:1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95-99,共5页刘俐俐 
2012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TJZW12-002)
论文以冯梦龙说书体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为中心,就文本展开细致的文化分析。通过分析显示出,与人文关怀相适应,说书体小说基本叙事特点是复杂精致。功能的结合类与分布类相互结合,故事套着故事与叙述人称的嵌套,即结合类功能的巧妙运...
关键词:说书体 故事 人文关怀 叙事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