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5222)

作品数:8被引量:3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姚大全陈安国沈小七李光郑颖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震灾防御技术》《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震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遗迹考古汶川地震汶川8.0级地震地震事件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安徽霍山戴家院遗址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其特征初探被引量:11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第2期454-459,共6页姚大全 朔知 陈安国 沈小七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4);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801030220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5222)共同资助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的自然变形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和史前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期我省地震部门会同省文物考古部门,对皖西霍山戴家院考古现场进行专题发掘调查,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砂线、砂脉...
关键词:戴家院 考古 西周至春秋期 地震变形 
安徽霍山戴家院西周-春秋晚期文化层物质变形的显微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7
《中国地震》2009年第4期424-431,共8页姚大全 朔知 沈小七 陈安国 郑颖平 郑海刚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4);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801030220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5222)共同资助
皖西霍山戴家院西周-春秋晚期遗址发掘调查中,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粉细砂,初定为地震液化遗迹。从变形物质的定向微观分析中发现了大量显微级地震遗迹标志,如负荷构造,流动构造,截断面,有机质悬浮,等等。这些发现...
关键词:戴家院 地震变形 显微分析 意义 
安徽考古现场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1
《地震学报》2009年第4期471-474,共4页姚大全 朔知 沈小七 唐杰平 陈安国 王志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4);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801030220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5222)共同资助
关键词:考古 自然变形 地震事件 安徽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被引量:1
《安徽地质》2008年第4期287-291,共5页陈安国 姚大全 张有林 王行舟 郑颖平 李光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070415222);蒙城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站共同资助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8.0级地震,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上。通过对震区的现场调查,这次地震在极震区造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和前山断裂即彭县—灌县断裂。通过调查发现,极...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地震断层 地裂缝 
合肥地区上更新统粘土中构造节理的发现、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1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第6期1697-1702,共6页姚大全 刘东旺 翟洪涛 沈小七 童远林 郑颖平 陈安国 李光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4);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801030220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5222)共同资助
借助合肥地区城市扩建工程大规模开挖契机,对揭露的上更新统粘土剖面进行多点详细调查编录,发现其中赋存有数组构造节理;分别采集节理切割、节理充填物和上覆粘土样品进行年代测定和节理发生年代分析,并对节理充填物进行了定向微观...
关键词:合肥 晚第四纪 变形历史和特征 意义 
浅谈新时期下的地震考古及在江淮地区的应用被引量:10
《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第10期39-47,共9页沈小七 姚大全 刘东旺 翟洪涛 童远林 陈安国 李光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4);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801030220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5222)共同资助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大规模工程开挖,以及一些遗址、古墓等的抢救性挖掘,为地震考古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工作平台。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地震考古的研究历史、现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江淮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历...
关键词:地震考古 古地震事件 历史地震 回顾和展望 
汶川8.0级地震崩塌、滑坡的发育特点被引量:1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131-134,共4页李光 姚大全 张有林 王行舟 郑颖平 陈安国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070415222);蒙城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站共同资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本次地震发生后,崩塌、滑坡对灾区造成的影响巨大,阻塞河流、破坏道路,造成的次生灾害比较罕见,也比较典型,本文将对部分地区由于本次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
关键词:汶川地震 崩塌 滑坡 地震断层 
中国东部史前地震事件的识别问题被引量:2
《震灾防御技术》2008年第2期165-171,共7页姚大全 沈小七 童远林 陈安国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070415222);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资助
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加上地震周期长,人类活动频繁,地质事件遗迹难寻;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建(构)筑物和公众地震安全要求攀升。本文为解决这一日益尖锐矛盾作了相应综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
关键词:中国东部 史前地震 事件时序 考古地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