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1853-1874)

作品数:3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谢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北方民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资源分配科举科举考试名额分配录取制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艾尔曼论中华帝国晚期科举的三重属性——政治、社会和文化再生产被引量:4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90-96,共7页艾尔曼 谢海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录取名额问题研究(7世纪~20世纪)"(09XZS003);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清代咸同年间科举名额增加问题研究(1853~1874)"(2008JY016)
把科举视为现代化的障碍是一种误识。在中华帝国晚期,科举是一种支配性的力量。通过科举,帝国在政治方面再生产出了官员;在社会方面再生产出了绅士;在文化方面再生产出了文化主义和意识形态。帝制国家、士绅社会和新儒家文化被紧紧地缠...
关键词:中华帝国晚期 科举制度 政治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 文化再生产 
中央与地方的交换:晚清咸同年间科举录取名额的增加被引量:12
《清史研究》2009年第4期44-55,共12页谢海涛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录取名额问题研究(7世纪-20世纪)"[09XZS003];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清代咸同年间科举名额增加问题研究(1853-1874)[2008JY016]"课题成果
晚清咸同年间,为缓解因太平军及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所造成的财政危机,清廷制定并颁布了"捐输增广科举名额"政策,以此从地方榨取资源,并以增加院试学额、乡试中额的形式对地方予以报偿。虽然尽可能多地获取名额意味着将得到更多的利...
关键词:咸同年间 科举 学额 资源分配 
科举录取名额分配制度发展形成的历史被引量:1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谢海涛 
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清代咸同年间科举名额增加问题研究(1853-1874)[2008JY016]"课题成果。
科举考试中录取名额分配制度在历史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定型,它是科举制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历史上著名的两次关于录取名额的争论(第一次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主张的"分路取人...
关键词:科举考试 录取制度 名额分配 资源分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