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20011)

作品数:6被引量:5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学权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学杂志》《比较法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辩护权强迫自证其罪辩护律师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程序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法庭驱逐辩护律师问题研究被引量:7
《法学评论》2015年第5期118-129,共12页陈学权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C820011)资助
在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法庭驱逐辩护律师的案例时常发生。法庭将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辩护律师驱逐出庭,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也是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但是,我国法庭严重地滥用了驱逐辩护律师的权力,应...
关键词:法庭 驱逐 辩护律师 辩护权 
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权保障被引量:15
《法商研究》2015年第2期44-54,共11页陈学权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2YJC820011)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程序中,大部分被告人没有获得律师辩护,死刑复核程序中律师的辩护人地位没有被认可,律师行使辩护权困难重重。司法惯性、对死刑数量过分敏感的神秘主义观、司法资源配置相对不足、死刑复核程序的审判属性尚未...
关键词:死刑复核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 辩护权 
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保护客体被引量:7
《政法论坛》2013年第5期178-185,共8页陈学权 
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C8200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项目号:2012YQ04)的阶段性成果
新刑事诉讼法对不被强迫自证其罪之规定,没有采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国际社会的通常表述,虽然在保护被追诉人自由陈述方面略显欠缺,但如此规定正好使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摆脱了其保护客体仅限于言词陈述之束缚。充分考虑不被强...
关键词:自证其罪 积极配合 消极忍受 
比较法视野下我国不被强迫自证其罪之解释被引量:9
《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5期29-40,共12页陈学权 
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2YJC8200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基金项目(项目号:2012YQ04)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主体包括证人,但不宜包括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可以解释为已经确立了沉默权,其与"应当如实回答"之矛盾可以通过合理的解释消解。不被强迫自证其罪适用于非刑事诉讼...
关键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 沉默权 权利主体 适用空间 
论死亡赔偿金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被引量:9
《法学杂志》2013年第8期72-81,共10页陈学权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C8200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YQ04)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法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支持当事人提出的死亡赔偿金做法不一。有关法院以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害赔偿,或认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死亡赔偿金之间接物质损失,或者以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为由不支持死亡赔偿金的做法,都值得商...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裁判 死亡赔偿金统一适用 
“会见不被监听”对律师职业伦理的挑战及应对被引量:8
《法学杂志》2012年第11期42-46,共5页陈学权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C8200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2012YQ04)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37条中的"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应当理解为"在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侦查、检察和审判机关不得通过任何电子设备获取或者派员在场旁听其谈话内容。""会见不被监听"在赋予辩护律师...
关键词:会见不被监听 辩护律师 职业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