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B109)

作品数:3被引量:2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爱晶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外语》《当代外语研究》《中国外语》更多>>
相关主题:意向性心智哲学心理属性新论歇后语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歇后语研究新论--心智哲学的观点被引量:20
《现代外语》2011年第4期356-363,共8页何爱晶 
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研究项目(编号:2010Q083);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09B10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歇后语程序分析图"对歇后语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心智活动进行描述,尝试从心智层面揭示歇后语产生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歇后语的产生肇始于话语主体的意向性。意向性确定了说话人的意向态度(谑趣)和意向内...
关键词:歇后语 意向性 心理属性 心物随附性 
“水”为何可以喻“剑”——从一首古诗说起被引量:1
《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第12期12-16,59,共6页何爱晶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B109);2009湖北民族学院校内项目(MY2009B00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一首古诗为语料,利用外延内涵传承说理论对其从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词语层面,本体和喻体可根据各自的内涵特征选择多个相似性建立起不同的新类从而实现以B代A的语言表达;语篇层面隐喻表达则相对复杂,...
关键词:  外延内涵传承说 替代 
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研究——基于内涵外延传承说的分析被引量:6
《中国外语》2010年第5期36-41,61,共7页何爱晶 
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号:2010q083);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号:2009B109);湖北民族学院2009年校内项目(项目号:MY2009B005)的阶段性成果
已有的研究表明,名-动转类的认知理据中最重要的两种是隐喻和转喻。本文从内涵外延传承说的理论出发,对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进行说明。我们的研究从三方面展开:(1)名-动转类的转喻思维;(2)名-动转类中的事件关系;(3)名-动转类的转喻特...
关键词:名-动转类 转喻理据 内涵外延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