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ZX011)

作品数:12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向世陵贺更粹马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中国哲学史》更多>>
相关主题:儒家仁爱礼乐互惠亲社会行为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儒式乡绅在传统慈善中的地位及功能被引量: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99-105,共7页贺更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13AZX011)
乡绅是传统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而活跃于乡村民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其介于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之间,是传统地方社会的实际领导。慈善作为人之为人的一种道德现象与志愿活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国基层社会的慈善实践,主...
关键词:儒家 仁爱 博爱 乡绅 慈善 
孟子王道政治四要素及其普世价值初探被引量:1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26-34,共9页马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3AZX011)
孟子王道政治理念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即民本、德治、崇礼和贱霸,即便以苛刻的现代眼光来衡量这四个要素,其所蕴含的王道理念仍具有普世价值。王道政治与民主政治之间的融合性大于对抗性,王道政治在民主制度的基础上更能够发挥其优势,将...
关键词:孟子 王道政治 民本 世界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阳明议墨子的兼爱被引量:4
《中州学刊》2018年第6期91-94,共4页向世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13AZX011)
王阳明宣扬"一体之仁"必然会涉及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墨子能否评价为仁就需要认真思考。"仁"从内心生起又是"渐"与"根"的组合,不同于墨子直接以博爱天下作为眼下当然的诉求。墨子"行仁而过"乃至摩顶放踵,功夫全在外,故不合于儒家仁学。...
关键词: 兼爱 仁义内在 
“开新式返本”与“创造性会通”: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与范式转换被引量:1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8,共8页马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3AZX011)
三十余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探讨日益增多。在这些讨论中,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以及中西马三者的关系构成了探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背景。在此背景下,方法论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三大动向:一是比较哲学的持续升温,二是...
关键词:开新式返本 创造性会通 中国哲学 方法论 以西释中 范式转换 
从程颐到朱熹、张栻的“休复下仁”解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12期34-37,共4页向世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13AZX011)
"仁"在《周易》经文和《彖》、《象》中只出现过唯一一次,即复卦六二爻《小象》的"修复下仁"说。程颐将"志从于阳"、"能下仁"与"复之休美"相关联,注重出以公心和"克己复礼为仁"。朱熹解"下于仁"为"向下依附于仁人",重心在劝导接近仁者...
关键词: 修复下仁 为仁由己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视域中的“天下一家”观被引量:1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9-15,共7页向世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13AZX011)
"天下一家"观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但社会的现实在"大道既隐"后形成的是"天下为家"之为"各家"而非"一家",并以仁义的教化引导和礼制的作用来保障此天下的稳定。要突破各自小家而走向天下一体的"大家",不但需要道德的劝善和关爱...
关键词:儒家 天下  天下一家 
成德:《礼记》礼乐教化的意义生成被引量: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贺更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13AZX01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一般项目"儒家‘和’思想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启示"(XTCX150608);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YB033)
考察《礼记》中有关礼乐教化与德的关系的论述可以发现,本质义之德是实际体认天道于己身并践履之。人通过礼乐教化而获得对道的认识,并能够运用于自身,即为德。至德之人,就是得道之人。有德方可谓君子,君子之德的实质在于仁德。礼乐与...
关键词:《礼记》 礼乐 教化 成德 
互助与博爱——孙中山进化论的博爱精神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7年第2期32-38,共7页向世陵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AZX011)
孙中山因应进化论的潮流思考平等博爱,提出人类进化应当遵循互助原则。博爱既受法国革命精神的驱动,也是对传统仁爱资源的吸取。互助包含了利益的互惠,也体现了亲社会行为的精神。博爱在中西古今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双方各有自己存在的...
关键词:进化 互助 博爱 
王阳明仁说的博爱理念被引量:9
《哲学研究》2016年第9期44-52,129,共9页向世陵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编号13AZX011)的阶段性成果
由《礼记·礼运》而来的一家一人观念,在宋明时期被给予了广泛的讨论。气性之和合导出了博爱的"大家"说,而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成为王阳明仁说的中心课题。"心体之同然"与"一体之仁"相结合,并随着良知发用而呈现。博爱是有边际的,...
关键词:王阳明 仁博爱 
儒家的仁爱-博爱观念与亲社会行为被引量:10
《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3期5-12,共8页向世陵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AZX011)
人的生存离不开爱和互助,互惠的观念由此形成。人我之间的互惠内置了道德的自律,如能落实"将心比心",不但消融了可能的怨恨,而且会产生正面的价值效应。将心比心反映了不忍人之心的自觉、推广与心理学意义的移情作用。移情被唤醒和激发...
关键词:仁爱 博爱 互惠 亲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