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W032)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纪永贵丁伯林刘自圣更多>>
相关机构:池州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池州学院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戏曲研究》《民族艺术》更多>>
相关主题:青阳腔目连戏明代声腔唱诵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明代青阳腔“滚调”十论被引量:1
《池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1-16,共16页纪永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W032)
滚调是明代青阳腔最重要的立身标识。整个清代,人们并不知道青阳腔与滚调曾经存在过。1942年傅芸子先生发表《释滚调》一文,开启了青阳腔滚调研究的大门。70余年来,几代曲学论者都对滚调有所涉猎,形成诸多观点,但各家对于"滚"及"滚调"...
关键词:青阳腔 目连戏 滚调 滚唱 滚白 
论明代青阳腔滚调的特征
《戏曲研究》2017年第2期241-268,共28页纪永贵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阳腔研究”(项目编号:09BZW032)阶段性成果.
青阳腔产生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问皖南的池州与徽州地区,滚调是青阳腔最负盛名的标识,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以致这种声腔“几遍天下”(王骥德语)、“布满天下”(李维桢语)。
关键词:青阳腔 滚调 明代 徽州地区 轰动效应 声腔 
余姚腔声腔影响论揭破
《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82-89,共8页纪永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W032)
明代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存世材料最少,所以论者难探其究。1942年,傅芸子先生发表《释滚调》一文,对发现于日本内阁文库的明末万历年间十多种戏曲选本中青阳腔的滚调进行了研读,认为滚调来自于弋阳腔。1950年代,叶德均先生在明末传奇《...
关键词:《想当然》 传奇 清刻本 余姚腔 滚调 叶宪祖 
论“弋阳诸腔”与“青阳诸腔”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105-112,共8页纪永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阳腔研究"(09BZW032)阶段性成果
20世纪明代戏曲声腔史研究中,出现一个专有概念"弋阳诸腔"。这个概念认为弋阳腔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影响了南戏诸多声腔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可用"弋阳诸腔"一词来统称四大声腔之外的其他南戏声腔,并且概括出其共同的声腔特点,特别是滚调...
关键词:弋阳腔 弋阳诸腔 青阳腔 青阳诸腔 池州腔 
论皖南目连戏与青阳腔滚调的关系被引量:3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37-47,共11页纪永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阳腔研究"(项目编号:09BZW032)的阶段性成果
明代末年红极一时的青阳腔以拥有"滚调"而著称,但滚调从何而来?研究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由弋阳腔而来,一说由余姚腔而来。但有学者早就论述过,弋阳腔在早期是没有滚调的,余姚腔的滚调也没有可靠的材料可以支撑。其实,滚调来源于皖南地...
关键词:目连戏 《劝善记》 青阳腔 滚调 佛道唱诵 
青阳腔研究的困境与难题
《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1-7,共7页纪永贵 刘自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阳腔研究"(09BZW032)
青阳腔产生四百余年来,青阳腔研究成果丰实,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但是百年来的研究至而今已陷入困境。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客观原因:研究资料的缺失,第二是主观原因:研究者对资料的漠视、研究者对前人研究结论的重复、研究者学养的不...
关键词:青阳腔研究 徽池雅调 明代四大声腔 困境与难题 
“董永遇仙”故事系统中傅员外形象的叙事分析被引量: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02-105,共4页丁伯林 纪永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W032:<青阳腔研究>)
"善"与"恶"是对立的,理论而言它不可能体现在一人之身。然而,在"董永遇仙"这一故事系统中,不同叙事者笔下傅员外的形象却呈现出前后完全不同的善与恶的道德对立。透过这一现象,能够发现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强大渗透力与宰制性。
关键词:傅员外形象 “董永遇仙”故事 善恶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