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W035)

作品数:23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董国炎贺根民贾立国徐燕刘明坤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晚清小说扬州评话得失群体关怀近代小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外矛盾与《水浒传》的生成与演变
《求是学刊》2014年第4期122-128,共7页董国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平民文学两次兴起--评话小说研究";项目编号:05BZW035
对《水浒传》主旨的理解,长期围绕国家民族内部矛盾展开,出现过农民起义说、市民斗争说等著名说法。然而《水浒传》内涵厚重复杂,从它的生成和演变、阐释和传播、续书和改编来看,此书与对外矛盾激烈、民族危难深重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宋...
关键词:民族危难 《水浒传》 龚开 陈忱 忠义内涵 
论中晚唐侠风与咏侠诗创作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70-74,共5页贾立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3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D750025)
中晚唐是中国古代咏侠诗经历了鼎盛之后的转变期,这种转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随着盛世光环的渐渐消隐和国势衰颓中侠风的发展与蜕变,中晚唐咏侠诗一方面延续着盛唐的袅袅余音,但盛唐诗人灌注在咏侠诗中的生命激情渐渐冷却;另...
关键词:中晚唐 侠风 咏侠诗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北朝咏侠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89-92,共4页贾立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贫民文学的两次兴起"(项目编号:05BZW03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咏侠诗史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750025)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咏侠诗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为唐代咏侠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咏侠诗在北朝的生存与传播对于这一诗歌门类境界的开拓和格调的提高意义尤为重要。北朝咏侠诗总体风格不同于南朝的浮华轻艳,呈现出刚健劲直、粗犷豪...
关键词:地域文化 北朝 咏侠诗 刚健劲直 
试论明杂剧与古代侠文化的生存与传播——以叶宪祖《易水寒》为中心
《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4期243-246,共4页贾立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3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D750025)
从侠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明杂剧中侠义题材的作品在与侠历史、咏侠诗词、侠义小说的交融互动过程中扩大了古代侠文化传播的领域,拓宽了侠文学生存的空间。叶宪祖杂剧《易水寒》在这一方面极具代表性,该剧不仅重塑了侠者形象,弘扬了侠义...
关键词:杂剧 侠文化 戏剧文学 传播 
“活死人”、“呆木头”之妙——论扬州评话营造“心理场”的艺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83-87,127-128,共5页董国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民文学两次兴起--评话小说研究"(05BZW035)成果之一
扬州评话等说书艺术在心理描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定场合下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互相关联冲突形成"心理场",人物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物的言行紧密关联,并与自己的语言动作紧密配合,富于即时性和特殊动态,形成对人物的生动立体刻画,展现...
关键词:心理场 立体性 关联性 即时性 
隋炀帝推动之功与隋唐扬州说唱文艺的发展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91-96,102,共7页董国炎 徐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W035)
扬州地区说唱表演类文艺历史悠久,隋炀帝提升扬州城市地位与京都同等级别,把大批艺人集中到扬州,有力推动了扬州说唱艺术的发展。在唐代扬州高度繁荣基础上,说唱艺术继续发展。达官贵人多有家班,伎艺传授很受重视,表演水平不断提高。诙...
关键词:隋唐 扬州 说唱文艺 发展程度 艺术特点 
“心理场”的关联性及立体效果——从《火烧赤壁》看评话小说的心理描写
《求是学刊》2010年第3期101-105,共5页董国炎 童李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民文学两次兴起--评话小说研究";项目编号:05BZW035
扬州评话等说书艺术在心理描写方面形成鲜明民族特色,心理活动互相关联交错形成"心理场",这种心理现象特别富于动态和关联性,并与语言动作紧密配合,避免孤立和静止,擅长即时性立体性刻画人物。这使我们洞悉同时出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人...
关键词:“心理场” 关联性 动态感 立体感 
“武打小说”三派得失平议被引量:1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35-41,共7页董国炎 张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民文学两次兴起--评话小说研究"(05BZW035);项目负责人:董国炎
"武打小说"有质朴写法、虚幻写法、虚实结合三派写法。质朴写法与书场说书有紧密联系;虚幻写法主要是文人自由创作的产物,过分虚幻本质上违反中国武侠文学的文类规定性。虚实结合的写法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适应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
关键词:质朴写法 虚幻写法 虚实结合 文类规定性 得失经验 
论《绿牡丹》在侠义小说发展史上的价值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307-316,共10页董国炎 徐燕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平民文学两次兴起--评话小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BZW035
清代小说《绿牡丹》对侠义小说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它突破了当时侠义小说的基本写法,放弃清官统率侠客效忠朝廷的侠义公案模式,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民间侠义集团的主体性。小说中真实细致的武打描写、对武术的浓厚兴趣,明显区别于大量英...
关键词:侠义小说 类型演变 武打描写 武林正邪 男女侠情 
论扬州评话语音的历史演变及其得失被引量:3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44-149,共6页董国炎 李建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W035)
扬州评话历史的辉煌和目前的衰落形成巨大反差。扬州评话语音演变的历史饱含正反两面经验。扬州评话祖师柳敬亭善于根据听众特点调整语音,他说书的地域范围很广,语音以官话和地方官话为主。清代盛世扬州人口构成和文化特点,决定当时扬...
关键词:扬州评话 人口构成 语音变化 发展瓶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