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作品数:762被引量:88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郑向阳张国龙伍小珊王鑫马兰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新媒体文化敦煌壁画景观设计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伍小珊国画作品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伍小珊 
汉字起源与图画理论、彩陶刻画符号和甲骨文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5年第2期30-34,共5页蓝充 张弘哲 
关于汉字起源的研究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早期遗址出土的符号是否具有文字或文字符号的性质。尽管如此,现代考古学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史料和研究方法,如贾湖龟甲符号的发现,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从原始图画到表意符号的演变过程中,彩陶...
关键词:图画理论 汉字起源 彩陶刻画符号 甲骨文 
风吹芦苇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5年第2期0025-0025,共1页李子慕 
风来了,带着远方的消息,轻轻拂过这片芦苇地。芦苇们像是收到指令,开始了一场盛大的摇曳礼。它们纤细的身姿,弯弯又起起,像是在与风温柔地嬉戏。白色的芦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熠熠。沙沙的声响,是它们的私语,在诉说着季节更替的秘密...
万物皆媒、跨界融合:秦安小曲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戏剧之家》2025年第2期51-53,共3页郑向阳 何霞蓉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复魅与赋能:融媒体背景下甘肃地方戏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YB068。
秦安小曲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流传的一种古老戏曲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多重价值。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秦安小曲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秦安小曲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正处于新的机遇与挑战之中。在非遗视角下,数...
关键词:秦安小曲 万物皆媒 跨界融合 非遗视角 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基于JACK仿真的列车高级软卧卧铺舒适度优化设计研究
《工业设计》2025年第1期148-151,共4页赵光宇 牛青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统计分析与处理课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教学研究”(1600120508)。
目前乘客对于火车高级软卧卧铺出行的需求正从功能型向体验型转变,为了更好地满足乘客的需求,文章以人机工程仿真软件JACK为工具,建立了仿真数字人模型和高级软卧卧铺仿真环境模型,分析了乘客上铺行为的舒适度、乘客下铺行为的可视域、...
关键词:工业设计 高级软卧 JACK人因工程 仿真技术 舒适度优化 
戏曲电影《白蛇传·情》的现代化改编与创新性表达
《戏剧之家》2025年第1期109-111,共3页郑向阳 原伊萌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复魅与赋能:融媒体背景下甘肃地方戏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YB068。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观影理念的转变,以及3D、VR、4K、AI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电影这一表现形式丰富了古老的戏曲艺术,电影的视听化优势让戏曲电影有了更强的表现力。戏曲电影《白蛇传·情》的现代化改编反映了传统戏曲与影视这两种...
关键词:戏曲电影 《白蛇传·情》 现代化改编 创新性表达 
水墨的当代转换--关于水墨人物画的思考
《现代艺术》2024年第12期42-43,共2页党震 
谈到水墨人物画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水墨”与“人物画”两个方面展开。先说水墨,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材料属性词语,而且是一个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复杂概念。这种富有先验意味的说法由来已久,就像我们提到“意境”的时候会关联到唐诗宋...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 笔墨技巧 水墨画 唐诗宋词 形式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 明式家具 起承转合 
非遗元素在穿戴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网印工业》2024年第12期41-43,共3页蓝充 尚楚若 
在快节奏新经济背景下,穿戴甲作为一款紧贴新时代消费趋势、深受Z世代青年喜爱的快捷“美甲”产品。为更加有效地维护非遗在穿戴甲设计中的活态传承,分析了目前市场中穿戴甲产品的设计现状和非遗文化融入穿戴甲设计中的意义,并通过理论...
关键词:非遗 活态传承 穿戴甲设计 设计融合 
刘海、桑吉东珠/油画
《文艺研究》2024年第11期161-161,共1页刘海 桑吉东珠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成果。
车载式移树机
《机械设计》2024年第10期196-196,共1页何玮 何鑫 冯国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