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语系

作品数:42被引量:10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刘金举姚奇志邱忠丁国旗郑从容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主题:日语日语学习者方言区语法北一辉更多>>
发文期刊:《广东教育(教研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外文学》《外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211工程”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日本主流媒体对华报道倾向性与形象呈现--以2012-2016年《朝日新闻》中文网站为例
《对外传播》2018年第3期76-78,共3页姚奇志 梁婷婷 
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西方媒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变迁与作用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GJ034
中日关系过去几年持续低迷,据日本内阁府宣传室的调查结果:日本绝大多数国民认为中日关系交恶,对中国的亲近感日益减少。究其原因,虽说观点众多,但是毋庸置疑,在日本构筑中国形象方面,日本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学者高井源司...
关键词:日本内阁 中国形象 主流媒体 《朝日新闻》 中文网站 对华报道 倾向性 中日关系 
战后日本塑造价值观的历史资源——以吉野作造思想及实践为例被引量:1
《日本研究》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赵晓靓 
住友财团亚洲日本相关研究资助项目(2015年度)"吉野作造的哲学:在东亚语境中的考察"(批准编号:158001)的研究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改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重建、复兴和再度崛起。"战后改革"在政治上的核心成果是制定了以自由民主、和平、人权为三大支柱的和平宪法,并以此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石。本文采用历史学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战后民主主义 大正民主主义 吉野作造 价值观 历史资源 本土经验 外来元素 
作为“国家认同”工具而被经典化的《源氏物语》与“物哀”
《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1期110-112,共3页刘金举 
就紫式部《源氏物语》的创作目的,日本历史上有讽喻、物纷、物哀诸说。物哀论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居宣长以平安贵族深受无常观影响的'哀'为基础,以近世町人的带有无可奈何的悲哀感与颓废观色彩的'哀'为内核,形成了系统的物哀...
关键词:《源氏物语》 紫式部 日本纪局 物哀 武士道精神 经典化 国家认同 
作为“国家认同”工具而被经典化的《源氏物语》与“物哀”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97-98,共2页刘金举 
一、近代以降逐步经典化的《源氏物语》与物哀 明治初期是“欧美一边倒”的欧化时代,加上《源氏物语》和物哀的“女性柔弱”气质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格格不入,因而并未受到维新志士的青睐。在急功近利的近代化浪潮中.内村鉴三、斋藤绿...
关键词:《源氏物语》 “物哀” 经典化 国家认同 工具 明治初期 政治背景 内村鉴三 
作为“国家认同”工具而被经典化的《源氏物语》与“物哀”被引量:3
《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127-140,共14页刘金举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思想与社会转型期文学嬗变考”(11YJAZH058);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中日哀感文学比较研究”(11ZGXM750010)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进入平安时代之后,基于感叹词"哀"发展而来的"物哀"才逐渐具有了相对稳定的内涵,并随着紫式部《源氏物语》的传播而渐渐广为人知。后经本居宣长的整理升华,"物哀"从歌论扩展为系统的物语论,但并未占据文坛与思想的主流地位。进入近...
关键词:《源氏物语》 物哀 国学 国家认同 
日本右翼重建国民认同的文化策略分析——以参拜“靖国神社”及其辩解语言为中心被引量:1
《战略决策研究》2015年第1期94-104,共11页刘金举 孟庆枢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日哀感文学比较研究"(11ZGXM750010);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思想与社会转型期文学嬗变考>(11YJAZH058)
受到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均一化、同质化,以及经济飞速增长、强国意识膨胀与随后的泡沫经济破裂所带来的极度迷茫这一巨大反差的影响,日本人的国家认同受到极大冲击,新民族主义应运而生。日本右翼势力利用这一社会思潮,力图借助传统文化...
关键词:国民认同 靖国神社 参拜 文化策略 真榊 
岛崎藤村《破戒》与等级社会的对决--基于基督教视角被引量:3
《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99-102,共4页刘金举 孟庆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思想与社会转型期文学嬗变考”(项目编号:11YJAZH0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中日哀感文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ZGXM750010)的阶段性成果
就《破戒》性质的评论分为"告白小说"和"社会小说"两大对立的阵营,但二者一致认为:濑川丑松的告白和移民德克萨斯是其不彻底自我的表现,也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屈服和逃避。但基于基督教并结合《圣经》文本重新审视,就会发现这些均为基于...
关键词:破戒 种姓制度 基督教 自白 救赎 
“立身出世”主义对日本近代文学发端期的影响——以森鸥外《舞姫》为例被引量:6
《外国问题研究》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刘金举 孟庆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与社会转型期文学嬗变考"(编号:11YJAZH058)
明治维新后,日本传统的"士农工商"制度瓦解,但由于儒教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西方借助实学出人头地思想的普及,形成了融"立身""出世"为一体、以出仕为目标的明治初期"立身出世"主义①,深深影响了社...
关键词:近代文学 立身出世 儒教 武士道 政治操作 
评大西广《关于钓鱼岛主权之争的思考》
《战略决策研究》2012年第6期3-7,共5页陈多友 邓宇阳 
钓鱼岛领土争议在中日两国引发起民族主义的惊天骇浪,两国知识界也被卷进这场国权之争,双方学者各执一词,剑拔弩张。但是,在日本,也能够听到一些有历史洞见力和远见卓识的学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所发表的具有良知和良识的声音。京都大学...
关键词:钓鱼岛领土争议 国际法 历史学 中国主权 
吉野作造的日本在华权益观被引量: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28-35,共8页赵晓靓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GDUFS211-1-079);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教外司留1341号文件)
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大正民主运动的旗手",他一生发表了大量关于中日关系的言论,从辛亥革命到南京政府成立,吉野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其在华权益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然而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生存观也束缚了他...
关键词:吉野作造 “对华二十一条要求” 日本在华权益观 中日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