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作品数:390被引量:30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熊文俊黄立刚陈明英刘成龙米云林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主题:Q高三老师问题教学教学设计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心相Q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2025年第3期72-72,共1页黄立刚 
Q:我感觉最近自己很烦躁,控制不住脾气,有时候别人说话声音大了些,就想发火。这导致朋友和同学在我面前要么小心翼翼,要么直接避开。我想改变这种状态,但又总觉得心里憋着一股火,我这是怎么了?
关键词:脾气 烦躁 声音 
“五育”融合在英语教学中的路径探索
《四川教育》2025年第6期57-58,共2页刘芸莹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德育为先,全面提升学生智育水平,在课程中还要加强美育,最后不忘落实劳动教育以及体育。教师应将“五育”渗透于教学中,探索“五育”融合发展的角色、功能和路径,引导学生于修身养性中立德,于知识传授...
关键词:五育 劳动锻炼 启智 生涯规划 立德 英语教学 热爱生活 修身养性 
心心相Q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2025年第2期39-39,共1页黄立刚 
Q:平时我们学校禁止带手机进校,所以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耍手机。每次都告诉自己,玩一会儿就学习,可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过后又总是十分后悔,然而下次也不会有改善,我该怎么办?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的李同学。
关键词:手机 学校 同学 
学生科学素养评价反馈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四川教育》2025年第1期18-19,共2页米云林 熊文俊 冯小辉 袁小琴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结合实际,在新课程、新教材、新评价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素养培育的探索。我们对科学素养作出...
关键词:评价实践 科学素养 素养培育 科学观念 新课程 大学附属中学 新教材 反馈系统 
心心相Q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2025年第1期38-38,共1页黄立刚 
Q:进入高三,感觉周围的氛围都不一样了。觉得不管班级氛围还是年级氛围,总是很压抑,想哭。——进入高三的小远A:我们的心理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学校和班级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出紧张的学习氛围,比如,通过举行高三入驻仪...
关键词:班级氛围 高三 学习氛围 高考 环境的影响 
大概念统领下的“水量平衡”微专题复习
《教学考试》2024年第59期20-28,共9页陈娟 肖晴文 杨浩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将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以往高三复习课比较关注的是对必备知识的夯实及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在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实践情境 情境化 教学成果 高三复习课 水量平衡 概念教学法 
优化输入策略,促文化素养培育落地
《四川教育》2024年第36期40-41,共2页郑小红 刘元 
新课改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的学习,更应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斯蒂芬·克拉舍提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触到可...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和形式 能力提升 认知发展 新课改 英语教学 理解力 
追求语文原创试题命制的“刺穿”效应和育人价值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44期16-19,共4页陈奥 
从一线命题实践的视角出发,探讨语文原创性试题命制的价值指向,通过“‘刺穿’文本,增进文化觉解”“‘刺穿’时空,贯通古今中外”“‘刺穿’思维,直击思辨靶点”等方式引导日常教学、彰显育人价值,体现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关键词:刺穿 原创试题命制 情境 思维 
大概念视域下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价值实现和路径选择
《教育科学论坛》2024年第29期24-28,共5页米云林 熊文俊 冯小辉 陈奥 
在育人方式变革的背景下,课程改革面对知识迭代发展带来的人才培养困境,承载着新的改革使命。实践研究形成了大概念的理论和特征阐释,在大概念视域下探索提出“横、纵、深”三位一体使课程内容动态结构化的路径,以基于学习经验同层迁移...
关键词:大概念 课程内容结构化 结构化学习 核心素养 
植根“四力”的深度融合课程建构与实践
《教育科学论坛》2024年第28期64-67,共4页衡智蓉 李晓燕 戢利蓉 
针对学校课程实践缺乏整体融合、创新活力、系统关联,课程研究缺乏生态视角、未能聚焦核心发展力、缺乏评价体系支撑等问题,以融合育人的课程理念为引领,建构发展学生知识建构力、问题解决力、自主发展力、责任担当力的深度融合课程体...
关键词:深度融合 学生“四力” 课程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