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支运动

作品数:166被引量:2842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邓秀芹童金南刘鑫庞锦莲吕剑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论评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岭印支期花岗岩与钨锡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地质论评》2025年第1期265-277,共13页张云飞 许国锋 徐先兵 刘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972198)的成果。
华南中生代陆内环境成矿大爆发在区内形成了东部钨锡高温成矿省和西部金—锑—铅—锌低温成矿省,造就了世界级金属成矿区。华南中部的南岭成矿带是世界上钨锡多金属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南岭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都发育有与...
关键词:南岭成矿带 印支运动 高分异花岗岩 岩浆热液矿床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再探——以湘西紫云山和桂东北石板弯复式花岗岩体为例被引量:3
《地质论评》2023年第6期2047-2081,共35页马鑫 汪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872047)的成果。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湘、赣、桂及其邻区,其岩体数量之多、出露面积之广使得它们成为华南花岗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它们的构造属性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仍众说纷纭。笔者等选取湘西双峰县紫云山和桂东北资源县石板弯...
关键词:复式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印支运动 岩浆热液矿床 
冀西北宣化晚三叠世中期流纹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论评》2021年第6期1670-1678,共9页张树胜 谢明忠 刘永平 任建帅 周建飞 郑满城 郝星波 
河北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东部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编号:343-0402-YQN-U6LS)的成果。
冀西北宣化东部地区ZY1井揭露在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中,夹有4层流纹斑岩(浅成侵入),本文测得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6.5±1.9 Ma,表明其侵入阶段为晚三叠世中期。本区流纹斑岩不含碱性铁镁矿物,应不属于碱性岩。本区发现的晚三叠...
关键词:冀西北 流纹斑岩 锆石U-PB年龄 印支运动 晚三叠世中期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成岩与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地质论评》2018年第5期1141-1166,共26页陈洁 汪相 王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编号:41372065)的成果~~
蚌埠隆起是华北地块上中生代地质研究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地质单元,它映现了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两次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所引起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其中,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就是一个代表性产物。该花岗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以...
关键词: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同造山作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蚌埠隆起 
湘东南印支运动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49
《地质论评》2012年第1期19-29,共11页柏道远 贾宝华 钟响 刘耀荣 贾朋远 黄文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南1:25万武冈市和永州市幅区调修测"项目(编号1212011120793);"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编号1212010811032)的成果
关于华南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变形特征,一种观点强调其重要性或认为其形成了NNE向为主的上古生界盖层褶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印支运动强度不大,上古生界NNE向主体褶皱形成于燕山运动甚至更晚。鉴于此,本文重点对湘东南印支运动的构造线...
关键词:印支运动 构造线走向 构造背景 湘东南 华南 
浙西南淡竹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9
《地质论评》2008年第3期387-398,共12页汪相 陈洁 罗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572038)的成果
本文对浙西南地区淡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群进行了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前者为自形—半自形的长柱状晶体,无色透明,富含岩浆和矿物包裹体,其...
关键词:岩浆锆石 变质锆石 淡竹花岗闪长岩 浙闽运动 印支运动 
印支运动对济阳坳陷构造形态形成演化的影响被引量:31
《地质论评》2006年第3期321-330,共10页李勇 钟建华 温志峰 段洪亮 王海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972037);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03042500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Q99E01)资助的成果。
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印支运动动力来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聚敛,聚敛作用形成巨大的NE—SW向挤压力首先导致济阳坳陷北西向压性构造的形成,产生了一系列NW向褶皱隆起带及其伴生的宽缓向斜,其次在对济阳盆地产生多处NW向挤压逆...
关键词:印支运动 济阳坳陷 褶皱 逆冲 剥蚀 
内蒙古大青山印支运动厘定被引量:20
《地质论评》2003年第5期457-463,共7页刘正宏 徐仲元 杨振升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包头市幅区调项目(编号2000113000021)
根据中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与下伏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年代与岩浆活动特征和各种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证实了大青山地区存在强烈印支运动。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特点表明大青山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逆冲推覆、褶皱...
关键词:内蒙古 大青山 印支运动 构造变形 角度不整合 逆冲推覆构造 褶皱构造 中生代 造山运动 
济阳盆地中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被引量:92
《地质论评》1998年第3期289-294,共6页宗国洪 施央申 王秉海 王捷 
济阳盆地中生代构造主要包括:印支期NW向压性构造(褶皱及逆断层)、消亡的NW向负反转半地垒及半地堑、燕山期ENE向压性构造(褶皱或逆断层)、SN向地垒。印支期NW向压性构造是华北板块同扬子板块的聚敛运动的产物,而NW向负反转地垒和地堑、...
关键词:济阳盆地 印支运动 油气藏 中生代 构造特征 
下扬子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沉积相与印支运动被引量:35
《地质论评》1994年第2期111-119,共9页董树文 方景爽 李勇 朱洪吉 W. Schneider H. Breitkreuz F. Mattern 
中德国家地质科技合作项目 (1988-1989)的部分成果
下扬子地区三叠纪—中侏罗世经历了重大的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三叠纪一中侏罗世的沉积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沉积相有规律的演化记录了该区构造运动(褶皱作用)的精细发育过程。同时,也确定了现存的下扬子盆地为次...
关键词:沉积相 印支运动 下扬子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