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熟

作品数:320被引量:34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范培格李绍华王利军杨美容吴本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优质早熟糯稻品种早糯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2022年第8期188-190,共3页刘红胜 董伟 黄一飞 盛玉凤 王笑见 陈楠 盛锦龙 王竟绍 
糯稻属于商品性较强的特殊类型水稻,近年来随着糯稻市场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种植糯稻为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助力。早糯5号是由宣城市农业技术试验中心选育的常规早熟籼糯稻品种,该品种能够满足早稻种植区早熟籼型糯稻的需求。本文作...
关键词:籼糯稻 早糯5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早熟有棱丝瓜品种的筛选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2018年第7期78-82,共5页邓彩联 
有棱丝瓜是南方特色的丝瓜类型,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丝瓜的经济性受外观品质、产量及熟期等因素影响显著。本研究以广州市销售的较大的28个丝瓜品种为材料,模拟大田生产种植条件,规范种植,从丰产性、外观商品性、早熟性和抗性等四个方...
关键词:有棱丝瓜 品种 比较试验 性状 
优质早熟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5号选育及特征特性被引量:5
《农业科技通讯》2017年第12期241-243,共3页卢百关 王宝祥 杨波 刘艳 陈庭木 迟铭 徐波 徐大勇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编号:NY-044);国家水稻产业体系"推进粳稻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CARS-01-01A);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61299)
连粳15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于2014年选育成功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区域试验示范种植情况,阐明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简述了其种植栽培技术要点,连粳15号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轻简栽培稻种植。
关键词:连粳15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优质早熟油菜新品种龙油6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2
《农业科技通讯》2014年第11期175-176,共2页廖会花 吴艳 钟跃毅 郭丽娜 黄静 孙亮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1BBF60011)
龙油668系赣州市翔达农作物研究所用中双6号×中油821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其为含油量高早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常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参加江西省2010-2012年油菜区域试验,表现株型适中,整齐度好,长势繁茂、高产、高油、抗性中等,...
关键词:优质 早熟 龙油668 选育 
沿黄稻区优质早熟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2012年第11期122-124,共3页杨永升 李朝阳 李立峰 鲁战锋 杨慧萍 
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201011zn01)--太空稻米产业化示范与推广
利用常规杂交和太空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4个优质早熟抗病水稻新品种(系),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经专家学者及大米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鉴定和品尝,外观和食味品质均与黄金晴相当。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对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
关键词:杂交 优质早熟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示范种植 
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第3期121-123,共3页刘素爱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是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农民育种家徐才智同志培育的.2003年河南省审定.2004年国家审定,是近几年来黄淮麦区审定的表现较优异的弱春性品种之一.2005年至今作为河南省中北部春水组区试的对照品种。目前在河...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 高产稳产 优质栽培技术 优质早熟品种 河南省 农作物品种 展览中心 对照品种 
优质早熟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驻花一号的选育被引量:2
《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第6期153-154,共2页王晓林 甄志高 赵晓环 段莹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99010109)
驻花一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经河南省区试、生产试验及示范.具有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出仁率高、早熟、商品性好、符合出口要求等特征。2004~2005年区试荚果平均单产3478.35kg/hm^...
关键词:花生 驻花一号 早熟 高产 选育 
优质早熟晚粳糯新品种——余粳晚糯
《农业科技通讯》2005年第5期39-40,共2页刘小宝 钟自根 张爱武 邹志强 张秋梅 何志龙 
关键词:早熟晚粳糯稻 余粳晚糯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要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