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麦

作品数:493被引量:64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钢汤永禄王红春杨四军李朝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农业科技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除草剂对稻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现代农业科技》2025年第2期58-60,64,共4页陈本洋 
为了研究不同除草剂对稻茬小麦田间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的防除效果,筛选稻茬麦田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高效除草剂,以春性小麦品种宁麦24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种不同化学药剂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小区田间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发...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 禾本科杂草 稻茬麦田 防效 小麦生育期 群体动态 产量 
肥东县稻茬麦化肥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第18期27-30,共4页王硕 高业根 周宗玲 
为进一步做好化肥减量化工作,肥东县对全县栽培面积较大的4个春性小麦品种进行化肥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考察不同施肥量对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表现、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获得该县稻茬麦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稻茬麦纯N、P2O...
关键词:稻茬麦 化肥施用量 生育期 农艺性状 产量 抗性 经济效益 安徽肥东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抗逆免耕播种方式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6期6-9,13,共5页毕彦辉 丁伟 杨超 勒辉勇 朱小垒 叶鹏 孙秀红 周莉 
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ATS[2021]318)。
淮北地区稻茬麦播种时常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土壤黏重。筛选出适合当地稻茬晚播小麦的播种方式对于获取小麦高产至关重要。本文对单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双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单轴种肥一体机条播(机械动力驱动下种,简称机械下种,下种管为...
关键词:稻茬麦 播种方式 基本苗数 作业效率 淮北地区 
凤台县稻茬麦播种存在问题及科学播种技术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3期39-39,43,共2页刘胜强 
本文通过分析凤台县稻茬麦播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凤台县稻茬麦在不同生产条件、不同模式下的科学播种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茬麦 问题 科学播种技术 安徽凤台 
潜江市稻茬麦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0期25-25,29,共2页潘久四 孙玉海 张国栋 余礼涛 符家安 
总结潜江市稻茬麦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秸秆灭茬还田,适墒精细整地;选择优良品种,适时适量播种;选择合适机型,提高播种质量;建立标准沟渠,保证四沟配套;实施测土配方,注重平衡施肥;搞好化学调控,防除田间杂草;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获...
关键词:稻茬麦 栽培技术 机械化 湖北潜江 
灌云县迟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6期22-22,26,共2页杜兴华 
总结灌云县迟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与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茬麦 栽培技术 高产 江苏灌云 
鄂北地区稻茬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效益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6期1-2,4,共3页邹贤斌 刘易科 刘健 胡涛 朱光 王家宝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CARS-03);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16-2018年度在湖北省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
关键词:稻茬麦 播种方式 播量 产量 效益分析 
寿县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9期28-28,31,共2页黄德尧 
分析了寿县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总结了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 稻茬 高产 栽培技术 安徽寿县 
泗洪县稻茬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被引量:4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0期17-18,共2页朱永猛 蔡孝洲 施继标 陈雨 刘德英 
总结了泗洪县稻茬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肥料管理、水分管理、冻害预防与补救、防倒伏、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茬麦 栽培技术 优质 高产 江苏泗洪 
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栽培方式研究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6期2-4,共3页张先广 李文晋 张先卫 
为提高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产量水平,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基本苗、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播种栽培方式基本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但在产量上低于适期播种方式。各种栽培方式2年平均产量为6 768.75 kg/hm^2,较种粮大户增...
关键词:小麦 栽培方式 基本苗 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江淮分水岭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