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

作品数:1561被引量:2969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学林曹黎明王才林金寿林张忠旭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优质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181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24年第8期182-185,共4页陈天晔 李健 王小虎 端木李玲 王雪刚 柯瑷 孙菊英 端木银熙 
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SNG2021008);2021年姑苏乡土人才资助项目(农业专业类-兴农科研英才);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SNG2022001);常熟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CN202303)。
常优粳1818是用高配合力早花时长粒中熟中粳不育系常5-55A与高抗稻瘟病优质籼粳中间型恢复系CR-999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常熟市农科所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375 t/hm^(2),对...
关键词:杂交粳稻 常优粳1818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2023年赣北地区一季稻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2024年第7期36-40,共5页李坤 王智权 曹国军 潘世文 刘中来 
江西省种业联合攻关重大专项粳稻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XARS-02)。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增加赣北地区粳稻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粳稻品种(系)14个,以深两优5814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了生育期、分蘖性、农艺性状、抗...
关键词:杂交粳稻 经济性状 产量 赣北地区 
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嘉优10号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2023年第9期192-193,208,共3页张呈祥 刘洋 陆金根 高荣村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4030101-5);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3-1);秀洲区种业研发专项(分子设计育种选育香型、优质稻品种)。
嘉优10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嘉57A和嘉恢10号配组选育的优质、综合抗性好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202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更好地加快该组合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本文作者概括总结了嘉优10号2个亲本的特...
关键词:杂交水稻 嘉优10号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杂交粳稻新组合毕粳优8号的选育、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农业科技通讯》2023年第8期182-185,共4页田孟祥 何友勋 唐义 赵龙 张时龙 
2022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重点项目)“生物育种先导性研究”专项:贵州山区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黔科合支撑(2022)重点028];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黔科合成果(2021)一般005]。
毕粳优8号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毕粳3A与恢复系HR82配组而成的中熟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19-2020年的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表现突出,具有熟期适中、株叶型好、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及食味优良等优点,2022...
关键词:杂交粳稻 毕粳优8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黔粳优2号选育示范推广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2021年第11期255-257,共3页何友勋 陶东 余莉 张时龙 余本勋 田孟祥 叶永印 
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杂交粳稻新品种毕粳优5号及7号示范推广”[黔科合成果(2021)一般005]。
黔粳优2号是贵阳金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粳稻不育系163A与黔粳恢2号配组育成的中熟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生育期适中,株高99.3 cm,株型适中,植株整齐,抽穗整齐。叶色绿色,剑叶直立,后期熟色好。分蘖力强,穗型...
关键词:杂交粳稻 黔粳优2号 选育 示范推广 
杂交粳稻新组合丹粳优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21年第10期267-269,共3页孙振东 
辽宁省农业重大专项“辽宁沿黄海晚熟稻区抗病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培育”(课题编号:2019JH1/10200001-5)。
丹粳优4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丹粳4A为母本,以丹恢4号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20年通过辽宁省审定。该组合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本文作者介绍了丹粳优4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高产高效栽培措施等。
关键词:杂交粳稻 丹粳优4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几个杂交粳稻品种在安宁河流域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2021年第1期72-77,83,共7页罗樊 李江林 邓勤智 喻楚君 蔡光泽 
国家自然科学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96042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8JY0260);西昌学院“两高”人才项目(50180076)。
本试验以从云南省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11个杂交粳稻新品种为对象,在安宁河中上游流域进行适应性研究。根据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碾米品质性状表现及产量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安宁河流域不同生态环境的杂交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关键词:杂交粳稻 农艺性状 碾米品质 适应性 
优质型杂交粳稻辽16优06“南繁稻区”制种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20年第9期264-266,共3页梁传斌 张忠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0506)。
辽16优06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型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米质优良,适口性好,植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笔者根据该杂交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出适宜南繁稻区的高产配套制种技术。
关键词:优质杂交粳稻 辽16优06 南繁稻区 制种技术 
不同杂交粳稻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
《农业科技通讯》2019年第12期84-86,共3页兰国防 俞良 柯瑷 潘斌清 唐乐尧 戴俊江 端木银熙 
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SNG2017065);常熟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CN201811)
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6个杂交晚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差异;聚类分析将6个品种划分为2类;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以及抽穗期、穗长、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
关键词:杂交粳稻 农艺性状 产量 聚类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杂交粳稻辽16优06在大石桥市滨海盐碱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19年第11期258-260,共3页尹志宽 
针对大石桥市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介绍了杂交粳稻辽16优06在盐碱地稻区的抗盐栽培措施和生育表现,重点提出了杂交粳稻防治盐碱危害的主要技术对策。
关键词:杂交粳稻辽16优06 盐碱危害 生育表现 防治对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