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制度

作品数:318被引量:71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雪艳高丽红田永强叶功富俞新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农村科技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花生与甘薯间作栽培技术被引量:1
《现代农村科技》2023年第4期21-22,共2页薛全义 
间作套种是我国重要的栽培制度,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应用比较广泛。间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栽培形式,如果运用得好,可充分发挥两种作物的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复合群体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充分利用光能,减少浪费。花生与甘薯就...
关键词:边行优势 栽培形式 间作套种 复合群体 作物组合 栽培制度 种植效益 间作栽培 
玉米螟防治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第4期29-29,共1页郑树森 李文武 
由于保护性耕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有机体,不同的机器类型、作业时间(秋季或春季)、深度或作业次数对虫害的生存有不同的影响。近十余年来,随着玉米生产的发展,品种更换以及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玉米主要害虫种群结构及其为害发生了...
关键词:耕作栽培制度 品种更换 害虫种群 雌穗 多食性 寄主植物 玉米品种 始发期 螟虫长距茧蜂 雄蛾 
玉米螟大发生的原因及减灾对策
《现代农村科技》2014年第4期34-34,共1页陈汉生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发生2代,如遇高温年份可发生3代,危害更重。轻发生年损失为5%-7%,中发生年损失10%-15%,大发生年损失为20%-30%。 1玉米螟发生的成因 1.1栽培制度的改变。高矮棵作物的间套种,清种玉米种...
关键词:玉米螟 减灾对策 大发 原因 发生危害 栽培制度 种植密度 间套种 
永年县韭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2013年第24期21-22,共2页张建英 杜自海 郭敬芬 席志民 
韭菜是传统的蔬菜作物,在河北省特别是冀中南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气候变化、品种换代、耕作栽培制度变迁、施肥打药等原因,韭菜疫病、灰霉病、迟眼蕈蚊、种蝇、杂草等病虫草害,有加重发生趋势,成为韭菜上重点防治的病虫害。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草害 韭菜 永年县 耕作栽培制度 蔬菜作物 栽培历史 气候变化 
玉米粗缩病周年生态防控技术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第9期22-23,共2页李荣新 
近年来,鲁南地区的暖冬气候和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为一些病虫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灰飞虱携带玉米粗缩病毒,其越冬基数增大,从而使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升高。玉米粗缩病盛发期与夏玉米的易感期(2~3叶期)相吻合,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毒 防控技术 生态 耕作栽培制度 越冬基数 暖冬气候 鲁南地区 灰飞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