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俪生

作品数:95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葛金芳汪受宽王学典蒋海升王桂琴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兰州大学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自由谈》《史学史研究》《中外文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书摘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王瑶与父亲赵俪生
《书摘》2017年第9期61-64,共4页赵姻 
王瑶伯伯是父亲清华时代的同学和好友。两人一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友谊,彼此都有些不屑于对方,但又终生相互牵挂,以至于王瑶伯伯谢世后,父亲对他的弟子与传人予以了密切的关注。这说明透着骨子的老同学的情分依然存在。
关键词:父亲 王瑶 赵俪生 同学 
2017年7月荐书
《书摘》2017年第7期127-128,共2页
《孤灯下的记忆》 作者是历史学家赵俪生先生的女儿,她在书中鲜活地记录了父辈学者20世纪50年代初在大学校园里的恬静岁月,教授们的风趣盎然和学者风范跃然纸上;又记录了随后政治风暴中的艰难困苦,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们或达观或正...
关键词:学者风范 历史学家 大学校园 50年代 20世纪 知识青年 知识分子 赵俪生 
我读清华大学
《书摘》2011年第1期91-93,共3页赵俪生 
清华,是被很多很多人艳羡的所在。北京的市语说,“北大老,师大穷,清华、燕京可通融”。这说的是丈母娘选女婿的标准。是的,历届清华学生是比较少年英俊些,风流倜傥些,但也肤浅些,或多或少带着一股洋味,更具体说——美国味。
关键词:《我读清华大学》 故事 文学 赵俪生 
父亲赵俪生是我的活字典
《书摘》2010年第5期81-84,共4页赵絪 
我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有着一个幸福的童年。襁褓中被父母抱着离开了抗战八年的大后方、我的出生地——陕西蔡家坡,父亲应聘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之职;所以说我的出生标志着父母进入大学执教生涯的开始。
关键词:父亲 赵俪生 字典 河南大学 执教生涯 父母 大后方 出生地 
在苦难中磨砺——写在父亲赵俪生的祭日里
《书摘》2008年第12期61-65,共5页赵絪 
父亲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时间分布也较为均匀,即:十七、八岁出头到四十岁,在抗日炮火中,他从一个热血青年,在求索和追求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史学家;四十岁到六十岁这无疑是他一生中的最低谷:历遭劫难、九死一生。这本应是人生...
关键词:赵俪生 父亲 兰州大学 校长 河西走廊 史学家 知识分子 山丹县 文革 化学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