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背景

作品数:690被引量:869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德华陈任如李伟王锟张蔚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代女性服饰文化资源开发策划书
《山海经》2021年第3期0015-0015,0019,共2页张一佳 
唐代民族融合的政治背景和各民族相融合的氛围被呈现在唐代女性的服饰方面上,使得唐代女性服饰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集中表现在女性的“胡服”上。
关键词:唐代 民族融合 政治背景 服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政治背景与人物命运分析——以《巨人的陨落》为例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第2期179-181,共3页于佳宁 
二十世纪初期,一场改变全世界命运的战争在国际危机的局势下爆发,从波斯尼亚危机到三国同盟,再到三国协约转变为欧陆大战,最终引发全球毁灭性战争,这其中关系到的是在一个以"联盟"为前提的背景下,欧洲国际间的外交地位与军事势力的较量...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巨人的陨落》 
元代《诗经》著述者籍里分布规律及原因蠡测
《荆楚学刊》2019年第5期23-31,共9页刘树胜 
元代《诗经》著述体现为成果寥落和著述者分布地域集中的特点,这与元代特殊的政治背景、科举政策和特别的经学环境、传统文脉、文化氛围等有密切的关系。雄厚的地方文脉、儒学师承和书院的大量存在,成为《诗经》著述者集中于浙赣的重要...
关键词:浙赣地区 区位集中 政治背景 科举制度 经学因素 地方文脉 学术渊源 书院文化 
“微光”之后
《环球首映》2019年第5期211-211,214,共2页李楠 
2011年李宇宁的摄影作品《微光》入选首届“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评委刘树勇在评语中写道:“迄今为止,我们还很少看到拍摄的如此细腻而且干净的有关中国军人的影像。”一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军人的形象都是英姿飒爽、气宇...
关键词:中国当代 “铿锵玫瑰” 摄影作品 人的形象 政治背景 中国军人 硬汉 英雄 
政治背景下《三仙女》神话的建构与修订被引量:2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1期30-37,共8页魏娜 
《三仙女》是讲述满族族源的神话,最初以口头的形式流传于黑龙江一带的满族人中,被称为"古来传说"。皇太极接触到《三仙女》神话后,将《三仙女》神话收录、改编到《旧满洲档》中,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关系:神话中的情节和传达的...
关键词:三仙女神话 政治背景 建构 修订 
爱情小说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18年第6期15-16,共2页王安忆 
年轻时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屠格涅夫,那时,我其实不能完全看明白他的小说。小说里俄国的政治背景、知识分子的苦闷,那些更深刻的内容我不怎么了解,留在记忆里的印象是模糊的。读书就是这样,把喜欢的东西留下来,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
关键词:爱情小说 屠格涅夫 政治背景 知识分子 苦闷 
于平淡中见真格局——《旅夜书怀》与《渡荆门送别》对比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5期74-74,共1页张陆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打眼一看是前一联更引人注目。或是星月这类浪漫意象的误导,不少人误认此联为李白所作,而山江之类原始挚诚的句子才出自杜甫之口。其实细读全诗就会发现,杜甫还是那个深沉实际的...
关键词:渡荆门送别 杜甫 旅夜书怀 家国 意象 所作 李诗 政治背景 盛唐气象 沉郁顿挫 
论陶渊明“北窗下卧”的文学寓意与政治背景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5-19,共5页吴梦雅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中"北窗下卧"一词,历来的解释为萧散自然的生活状态。事实上,"北窗下卧"有着自然环境背景、伦理依据、文学内涵以及政治内涵。其多重内涵被唐诗所承袭,并发展成为固定的意象,用来表达闲适的心境、精神愉悦以及寒士...
关键词:陶渊明 《与子俨等疏》 北窗 “羲皇上人” 寒士心态 
唐宋时期政治背景对艺术文化的影响
《青春岁月》2018年第1期226-226,共1页段亦林 张慕涵 王天标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作为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追溯唐宋时期的艺术文化,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作为精神文化存在,而且还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存在着关联性。艺术文化具有社会发展性,唐宋时期的艺术文化代表一个时代,必...
关键词:唐宋时期 政治背景 艺术文化 影响 
战国策士辞令生成背景之探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年第11期4-6,共3页梅伟 
战国时期,策士辞令的生成是有着深刻社会背景的。战国策士辞令作为一种时代文体,和当时的学术背景密不可分,百家争鸣的学术热潮则是其学术背景。文章重点通过文体背景、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三方面来综合论述战国策士辞令的生成背景。
关键词:文体背景 政治背景 学术背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