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关系

作品数:1784被引量:6909H指数:3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周平罗党论潘红波李四海聂晓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世界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俄罗斯外长缘何到访雅加达
《世界知识》2017年第18期48-49,共2页那传林 
8月9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印尼外长雷特诺在雅加达举行会晤,双方承诺加强在多方面的合作。雷特诺在会晤后说,印尼和俄罗斯两国政治关系密切,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这一关系。拉夫罗夫也任会谈后表示:“印尼表示有意就与欧亚经济联...
关键词:俄罗斯 雅加达 政治关系 经济联盟 印尼 
日本经济真的“失去了二十年”吗被引量:1
《世界知识》2017年第13期28-30,共3页张季风 
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一直有“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的说法。在中国,受中日政治关系恶化以及两国国民感情恶化等影响,从媒体到学者、官员等也或多或少持此看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对日本经济存在一定的误读,而...
关键词:日本经济 经济崩溃 90年代 国民感情 政治关系 对日政策 恶化 误读 
杜特尔特对华政策是否可持续
《世界知识》2017年第13期73-73,共1页薛力 
杜特尔特2016年6月底就职后,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中菲政治关系的正常化,并带动双边经济文化关系快速升温。一年后的今天,菲律宾已经摆脱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边缘化地位。基于既往的经历,不少中国学者担心杜特...
关键词:对华政策 政治关系 文化关系 “变脸” 中国学者 菲律宾 正常化 边缘化 
印日经贸联系有待提升
《世界知识》2016年第24期10-10,共1页张书剑 
樱花、寿司、新干线、动漫.印度人似乎热爱日本的一切事物.就连莫迪也毫不掩饰自己对日本的赞美之意。日本是高效与职业精神的典范,是印度所要学习的对象。11月莫迪访日期间,两国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涉及民用核能、高铁、教育、经贸...
关键词:经贸 职业精神 合作协议 政治关系 印度人 新干线 日本 
中日经贸关系:真的会“凉”下去吗
《世界知识》2014年第2期13-13,共1页张琳 
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僵冷,对2013年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产生了直接的消极作用。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已经不是过去的“政冷经热”,而是陷入了“政冷经谅”的状态。中日相互依存、平衡的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转...
关键词:中日经贸关系 经贸合作关系 双边经贸关系 钓鱼岛争端 政治关系 专家学者 政冷经热 中日关系 
马英九两岸观:变化与调整
《世界知识》2013年第23期43-45,共3页胡淑慧 王建民 
近期以来,马英九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系列表态出现明显变化,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进一步明确,表示“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不再强烈坚持“先经后政”,强调台湾“没有只经不政”,对“习马会”的态度也从消极回避转为积极。马英九的...
关键词:两岸关系 马英九 调整 政治关系 国际关系 再定位 表态 回避 
两岸2012:冻冰融化?
《世界知识》2013年第2期52-53,共2页徐青 
2012年,两岸关系步入深化、巩固阶段.两岸政治关系虽然尚未获得突破,但三尺冻冰开始出现了融化的迹象:岛内社会“两岸化”与“九二共识”社会化继续使得两岸因素对岛内社会发挥积极、正面的影响,民进党资深政治人物谢长廷登陆为展...
关键词:两岸关系 “九二共识” 社会化 民进党 政治关系 巩固阶段 政治人物 “台独” 
中韩日展开三方自贸协定谈判
《世界知识》2012年第23期8-8,共1页
中国,韩国和日本就三方自由贸易协定展开谈判。中韩日三国结成自由贸易区后.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区域一体化市场。韩国贸易部长朴泰镐1.月19日透露.三国会在束埔寨首都金边的东亚峰会上正式宣布启动自贸谈判的决定。他说.这个贸易协...
关键词:中韩日 谈判 自贸协定 自由贸易协定 一体化市场 自由贸易区 东亚峰会 政治关系 
日本,能承受中日经济关系倒退吗被引量:1
《世界知识》2012年第19期13-13,共1页羌建新 
近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引发的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对两国经济关系的不利影响开始发酵,并给中日经济关系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中国经济关系恶化究竟会对中、日两国各自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从...
关键词:中日经济关系 日本政府 倒退 政治关系 中日两国 附属岛屿 不利影响 经济活动 
“中国高铁走向东南亚”:编造出来的故事
《世界知识》2011年第14期38-39,共2页李晨阳 卢光盛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尤其是邻近的东南亚,从长远看是中国自身和东南亚发展的需要,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不能超出中国与东南亚市场的需求以及超越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而盲目推进。
关键词:中国与东盟 东南亚市场 故事  政治关系 走出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