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作品数:24被引量:12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马建林王学锋梁昌达段荣李斌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医药》《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广东医学》《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型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与检验学研究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年第A02期2120-2120,共1页方志军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为2型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12月,医院门诊接待的2型糖尿病(n=50)、健康成人(n=50)入组,采集肘部静脉血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vWF、GMP-140、F...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检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的意义被引量:7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年第6期1002-1004,共3页刘春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被认为处于一种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因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或血栓并发症是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止凝血因子标志物的高低分析其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娠期高...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水平变化 患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栓前状态 血浆 血栓并发症 
2型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与检验学研究被引量:2
《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第5期71-72,共2页刘庆权 荣阳 刘晓华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_2(TXB_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 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血浆TAT、D-D、TXB_2和v WF:Ag含量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
关键词:糖尿病 止血和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检测分析 
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第49期115-115,118,共2页苏连香 
目的总结探讨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凝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原发疾病分为心绞痛组40例、糖尿病组40例、脑血栓组40例,另外选择40例组成对照组,...
关键词:高凝状态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临床诊断价值 
2型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分析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
《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第11期179-180,共2页樊英丽 荣根满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 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血浆TAT、D-D、TXB2和v WF:Ag含量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
关键词:糖尿病 止血和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检测分析 
关于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年第21期81-81,共1页吕鹏 
】目的探析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0 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30 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蛋白...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脑梗死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检测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变化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第12期3217-3219,共3页马建林 马立宁 张银环 张家明 李大主 林劲 张敬文 王圣 苏哲坦 李斌 陈关良 王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81160036/H0212);海南省自然基金指导性计划项目(806109);海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琼卫2008-37);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资助(2011年)
目的观察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CAD)合并高血压(HP)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AD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HP 4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
关键词:冠心病 高血压 止血 凝血 分子标志物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并发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4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年第4期322-325,共4页梁昌达 段荣 赖长城 
江西省科技厅资助课题编号(2011ZBBG70015)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三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患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经血栓与止血国际协会(ISTH)评分法评定疑似DIC的58例感...
关键词:儿童 感染性疾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诊断 
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被引量:7
《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11期59-60,72,共3页梅志忠 彭兰芬 万晓华 邵发保 方浩威 余映丽 陈建军 林菡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
关键词:继发脑梗死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脑出血 
健康儿童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随年龄变化的研究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第6期609-610,共2页梁昌达 段荣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血浆含量是否随年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87例不同年龄健康儿童的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D-二聚体(D-D)的血浆含量。结...
关键词:儿童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凝血酶调节蛋白 凝血酶原片段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D-二聚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