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药(中药)

作品数:88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廖家桢谷银强韩红伟张德英王艳春更多>>
相关机构: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白城中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社区医学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山东医药》《四川中医》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饮论治眩晕
《陕西中医》2008年第7期932-933,共2页胡文健 
关键词:论治 半夏 白术 桂枝 止吐药(中药) 于术 补气药 桂尖 辛温解表药 泽泻汤 旋转性 五味子 祛湿利水剂 苓桂术甘汤 安神药 磁石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 病理因素 五苓散 肝病辨证 肝阳上亢 
辨证治疗肺气肿验案3则
《山西中医》2006年第S1期31-32,共2页刘学多 
肺气肿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寒热虚实,互相兼夹,互为因果。常常表现为五脏俱病,缠绵难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举例如下。
关键词:肺气肿 杏仁 止咳平喘 党参 半夏 甘草 白术 肺疾病 补气药 止吐药(中药) 于术 苍术属 食后腹胀 水饮内停 
中风的临床辨证论治被引量:1
《山西中医》2002年第S1期23-26,共3页梁学斌 梁永波 兰建军 
中风即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该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二便失禁等为特征。中医治病的特点是按证求因,据因论治。其病机多系肝阳上...
关键词:中风 威灵仙 桑寄生 大厥 风证 祛风湿药 补阴药 中脏腑 牛黄清心丸 经络 人参再造丸 脱证 虚证 活血通络 二便失禁 签草 活血祛瘀药 川牛膝 甜牛膝 补气固脱 豁痰开窍 竹茹 止吐药(中药) 地龙 鸡血藤 清热解毒药 旋复花 
辨证治疗梅核气90例
《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第10期44-45,共2页刘红星 管恩兰 丁树栋 
关键词:梅核气 痰结 方用 香附 脉弦 舌质 半夏 郁证 舌体 止吐药(中药) 气郁 气结 痰郁 
胃酸过多辨证论治十法
《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35-37,共3页王忠民 
胃酸过多是一病理表现,现代医学认为迷走神经张力是调节胃酸分泌的主要机理。由于其症状表现不一,中医学对此名称亦殊。酸水由胃中上泛而随之咽下者为吞酸(语出《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又名咽酸;不下咽而由口吐出者则谓吐酸(语出《素问...
关键词:胃酸过多症 食欲不振 半夏 止吐药(中药) 吞酸 主证 十法 大便稀薄 脾胃素虚 吐酸 临证指南医案 丹台玉案 肝病辨证 肝火 炙甘草 鸡肫皮 鸡内金 积壳 陈皮 泛恶 作酸 胸闷 
治验三则
《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32-33,共2页赵焕东 
温阳益气退黑苔刘某,女,69岁。1983年6月19日初诊。1年前患咳喘,曾出现黑舌苔。经用青霉素、链霉素、补中益气丸、二陈丸病愈,舌苔转正常。3个月前,自觉倦怠无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动则气喘。对镜观舌,发现黑苔。
关键词:黑苔 脉弦 补中益气丸 炙甘草 补脾 健脾 诃子 诃梨勒 榄仁树属 陈皮 五味子 舌苔 苔色 伤津 亡阴 胀闷 舌质 舌体 温阳益气 欲呕 竹茹 止吐药(中药) 腹满 通降 小承气汤 外邪 
胃脘痛(胃痛、心口痛)
《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3期38-39,共2页沈仲圭 
概说胃脘痛,系指痛在胃脘至岐骨陷处,古人有“胃脘当心而痛”的症状描述,俗称“心口痛”。它可见于多种消化道疾病,如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胰腺炎、胃扩张等。究其致痛机理,近代胡光慈认为“多以胃气郁滞则痛”。但临床所见,又有偏寒、...
关键词:左金丸 清热剂 炒白芍 瓦楞子 活血祛瘀药 胃痛 胃脘痛 肝胃气痛 气郁脘痛 理气活血 香附 疏肝和胃 半夏 止吐药(中药) 当心而痛 
简述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被引量:7
《北京医学》1980年第1期45-46,共2页廖家桢 
冠心病心绞痛可能包括在中医的“胸痹”、“胸痹心痛”、“厥心痛”、“久心痛”等病范围之内。对本病的辨证分型目前各家意见不一,使初学者不易掌握。总的看来,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的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心主血脉,气行...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气虚 虚证 补骨脂 补阳药 宣痹通阳 基本治则 行气解郁 舌苔厚腻 活血药 活血祛瘀药 阳亢 补气药 益气药 补益药 寒凝 益气活血 论治 半夏 止吐药(中药) 
用药心得十讲被引量:1
《赤脚医生杂志》1976年第11期40-44,共5页焦树德 
《用药心得十讲》近期将出书,根据读者们的意见,并征得作者同意,从第七讲起摘要选登。第七讲温热药本讲介绍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前人有“寒者温之”的治疗经验,就是说用温热药以治疗寒证。寒邪在表的用辛温解表药,已在...
关键词:附子 瓜萎 乌头属 白芥子 半夏 止吐药(中药) 干姜 祛寒药 肉桂 高良姜 山姜属 燥湿化痰 回阳救逆 五味子 熟地 吴茱英 用药心得十讲 炒白芍 脾胃虚寒 脾阳虚 随证加减 制南星 寒痰 本品 肾阳虚衰 
風病与風葯被引量:10
《中医杂志》1959年第1期14-19,共6页林平青 
風在中医的病因学里,为外因六淫的第一位,这並不是偶然的。內經中說:'風为百病之長。''風为百病之始。'又說:'風善行而数变。'这就槪括的說明了風能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因其复杂,所以居于六淫之首。随之而来的,風葯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陈皮 当归 处方 半夏 补血药 止吐药(中药) 疼痛 头痛 头疼 甘草 补气药 桑叶 辛凉解表药 外感 胜湿 菊花 菊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