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坐骨神经痛

作品数:733被引量:75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美仁张丹丹张永年张福成高来梅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民间疗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荣在骶也”理论探析王海东运用太阳荣骶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思路
《中国民间疗法》2025年第8期27-29,共3页柏倩 李浩林 杨娟娟 程伟刚 景骆羊 陈平 金芳梅 王海东 
甘肃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甘卫中医函〔2022〕50号);甘肃省针刀医学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2022-3-33);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2JR11RA198)。
王海东教授基于“荣在骶也”理论创立的太阳荣骶术对坐骨神经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文纳入的1例病例表明太阳荣骶术能够有效减轻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荣在骶也 太阳荣骶术 王海东 
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中国民间疗法》2022年第16期55-58,共4页邓萍萍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坐骨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痹证 腰腿痛 温针灸 矫正骨盆移位 
“飞龙在天”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案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20年第4期73-74,共2页董海彦 
该文根据通督调阳、疏通经络的原则,运用全息理论、中医理论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飞龙在天 针刺 阴阳九针 
圆利针深刺代秩边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案2则
《中国民间疗法》2020年第2期94-95,共2页刘理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的常见病,本文介绍圆利针深刺代秩边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案2则,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针刺 代秩边 师怀堂 
活血温经通络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第24期46-47,共2页方俐 
目的:探讨活血温经通络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温经通络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活血温经通络方 甲钴胺片 
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方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第17期18-18,共1页范嘉伟 
坐骨神经痛是以沿坐骨神经通路放射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其起病突然,疼痛剧烈.笔者收集1则民间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验方,组成如下:蕲蛇30g,全蝎30g,蜈蚣20条.上药置于瓦上烘烤后研粉,分30次于每日晚餐后1h温水冲服.服药期间忌食酸辣之品...
关键词:民间中医 临床综合征 金属器皿 坐骨神经痛 验方 
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肝肾亏虚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第4期26-27,共2页任红伟 
坐骨神经痛在临床骨伤科中十分常见,本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为2.0%-40.0%。患者在发病前常有受凉、劳累、外伤等病史,最终导致坐骨神经的水肿和炎症,出现放射状疼痛、局部发凉,甚至难以行走。临床症状表现与坐骨神经的走向吻合,其中臀部、...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 坐骨神经痛 肝肾亏虚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被引量:5
《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第2期56-57,共2页姜德伟 
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复其阳,其脚自伸”.第6...
关键词:芍药甘草附子汤 坐骨神经痛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伤寒论》 芍药甘草汤 2009年 临床应用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47例被引量:3
《中国民间疗法》2013年第11期32-33,共2页赵小波 
坐骨神经痛系指由多种原因及多病理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从解剖关系分根性坐骨神经痛、丛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三种类型。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临床表现并...
关键词:根性坐骨神经痛 运动疗法 针刺配合 治疗 干性坐骨神经痛 临床综合征 剧烈疼痛 直腿抬高试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
《中国民间疗法》2013年第1期57-57,共1页崔艳霞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中之“筋痹”。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通行不畅,不通则痛。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甘露醇 地塞米松 益气清热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