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

作品数:127被引量:1880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葛肖虹刘俊来李曰俊李智武石红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演化被引量:1
《地质科学》2023年第3期798-809,共12页付健 李思其 贾小江 刘雨晨 曾波清 毕然 杜先利 董苏醒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编号:PRP/open-21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2T150110);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编号:LBH-Z20007)资助。
岩石圈厚度演化为揭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依据和重要信息。本文通过恢复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典型单井的热历史,利用实测的热物性参数和前人所确定的地壳分层结构,基于地热学相关理论计算了松辽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地质时期的“热”岩石圈...
关键词:岩石圈厚度 热流 热历史 中-新生代 松辽盆地 
贺兰构造带北段一桌子山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地质科学》2018年第3期799-818,共20页杨向阳 董云鹏 孙圣思 张菲菲 孙娇鹏 王志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21002,41225008)和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课题资助.
贺兰山构造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经历了元古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贺兰构造带北段的桌子山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该构造样式记录了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以及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丰富信息。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揭...
关键词:构造解析 桌子山 贺兰山构造带 阿拉善块体 鄂尔多斯盆地 
贵州独山下泥盆统丹林组陆相地层中的U形潜穴被引量:4
《地质学报》2005年第1期1-6,i001-i002,共8页王约 
现代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编号 0 2 3 116);贵州大学校立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
具蹼状构造的垂直 U形潜穴 Diplocraterion广泛产出于全球寒武纪—古近纪的滨浅海相中 ,被认为是 Seilacher(196 4 ,196 7)的 Skolithos遗迹相的主要分子 ,也见于中—新生代的河湖相中 ,被视为高能环境的重要分子。Diplocraterion在古...
关键词:陆相地层 泛滥平原 浅海相 古近纪 中-新生代 古生代 山丹 贵州独山 下泥盆统 寒武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