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

作品数:690被引量:1286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马大正李大龙吕文利冯建勇吴楚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华文摘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试论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华文摘》2025年第3期3-6,共4页马大正 
中国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两大历史遗产承接的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代边疆治理大战略的构建,以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边疆治理的固本之策。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边疆治理 中国边疆 多元一体 可持续发展 战略地位 长治久安 
唐代安南地方豪族与南疆区域形势
《新华文摘》2024年第17期161-162,共2页
陈国保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唐统一岭南以后,于南疆交通沿线建立与内地一致的州县体制,又基于当地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采取羁之治,并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作为管理南部边疆的最高军政机关。为了加强对南疆...
关键词:安南都护府 地方豪族 都督府 交通沿线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统一岭南 南部边疆 治理政策 
汉唐间的北方游牧社会
《新华文摘》2024年第5期164-164,共1页
刘壮壮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年第4期撰文指出,两汉时期,匈奴境内的农耕和定居生活,同匈奴控制下的汉人有直接关系。两汉时期,约23万因反叛逃亡或因战争被俘的汉人人匈奴,此外还有边民逃亡犯法出逃、投靠亲戚等途径进入匈奴的汉人...
关键词:两汉时期 定居生活 汉唐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匈奴 汉人 逃亡 生态适应性 
中国边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
《新华文摘》2023年第19期26-31,共6页李光辉 黄华 陈川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使边疆经济发展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等国家战略中,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边疆地区与东部沿海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边疆经济发展 东部沿海 开放型经济发展 边疆地区 新的历史起点 
秦“道”新证
《新华文摘》2023年第17期165-166,共2页郭涛 
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年第2期撰文指出,内史和郡是秦代政治地理版图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秦代政区层级中的统县政区。在此之下的县级政区分为县、道、邑三类。与汉代最大的不同是,秦代实行完全的郡县制,未行分封,不置侯国。
关键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郡县制 县级政区 秦代 统县政区 政区层级 分封 
辽代海疆的开拓及其经营特色
《新华文摘》2023年第12期166-166,共1页
刘俊珂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年第1期撰文指出,辽代的海疆是通过数代君主在东扩南拓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北方民族政权,辽朝对海疆的经营和谋划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特色。双轨化的治理体制是辽政权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所进行的...
关键词:辽代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辽朝 经营特色 辽政权 海疆 治理体制 双轨化 
“交广分治”与吴晋岭南政治地理格局
《新华文摘》2022年第17期164-164,共1页鲁浩 
鲁浩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2年第2期撰文指出,吴黄武五年(226)“交广分治”的目的,是为实现地方行政的合理化,提升交证地区的军政权力以抵御蜀汉进窥。随着吴、蜀关系的改善,特别是黄龙元年(229)双方订立盟约后,交趾三郡的外部威胁...
关键词:政治地理格局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地方豪族 交趾三郡 吴晋 分治 蜀汉 外部威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