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

作品数:199被引量:1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婉华赵景学刘连民任燕翔姜立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华中建筑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源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被引量:8
《华中建筑》2008年第3期15-15,共1页郭华瑜 
提起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制,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由干身处环境的不同,行为观念各异,赋予了建筑以丰富的多样性。在建筑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形制 古典建筑 源流 发展历史 建筑发展 多样性 
中国古典建筑意境结构分析被引量:3
《华中建筑》2006年第11期51-53,共3页陈李波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为核心的美学范畴,是艺术美的本体。该文将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这一范畴运用到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并通过创作者(建筑师)和接受者(欣赏者)对其意境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充分挖掘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独特的意蕴,为...
关键词:意境   中国古典建筑 艺术 
建筑历史、审美、文化及其传播漫议——从应答《〈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的审定意见》谈起被引量:2
《华中建筑》2004年第5期14-18,共5页袁忠 
在回复高介华对《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一书的审察意见基础上,对论著相关的建筑历史、建筑美学、建筑文化、建筑传播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申论,简要地提出了理论创新,范畴明晰,学科交叉等系列观点。
关键词:建筑历史 建筑美学 建筑文化 建筑传播 
附角斗与缠柱造被引量:2
《华中建筑》2004年第3期117-122,共6页马晓 
首先概述了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平坐层中的附角斗;其次,简述了人们对缠柱造已有的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推论,但未获得满意解答。为此,本文转换思路,重新分析《营造法式》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探讨了缠柱造构造方式,并通过实例重点分...
关键词:中国古典建筑 木结构 附角斗 缠柱造 
附角斗的缘起被引量:4
《华中建筑》2003年第5期104-104,共1页马晓 
首先论述了附角斗的起源,指出它与补间铺作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渊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附角斗的概念。其次探讨了辽金时期附角斗的功能,试图从中理清附角斗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中国古典建筑 附角斗 构件起源 
“十二辰”在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答客问
《华中建筑》1989年第1期41-45,共5页孙宗文 
十二辰是天文学上的名词,辰也称“支”或“子”。原来成国最早的纪日方法,并不是以太阳和月亮作为依据,而是采用了“干支六十周期”的体系,即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十二个字作为一组,称为“十二子”;...
关键词:中国 体系 依据 周期 古典建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